疫情就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来了日常不曾见到的诸多面向,其中,盲目对于疫区的排斥是一件令人困惑的事。
为什么有人不能对于别人正在承受的苦难感同身受?
一些基础研究表明,共情能力肇始于镜像神经元的发展,也就是当你看到别人的手被烫伤,自己也会情不自禁地把手伸回来。
但是,共情能力也会受到信念,期待,动机和判断的影响,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通常难以对于罪犯产生共情,即使他们的身世背景或许很惨——因为他们的罪行实在有违我们一贯的道德价值。
仅仅理解人们可能会在某个情境下感到悲伤,与我们能够切实地感受到这种悲伤,二者也是截然不同的。
所以,我们或许能够理解疫区的人正在遭受的痛苦,但是,把一个个冰冷的数字与真实体验联系起来,还需要更多的东西:叙述是一个可能的方式,许多人在读过亲历者的讲述之后,都会感觉不可承受。
而当人们排斥疫区的时候,这实际上更是一种特殊的应激反应:如果我们认为自身的安全受到威胁,那么,对于他人的共情就会被放在次要的位置。
另一种则是面对大量创伤情境下的共情耗竭。
共情能力的高低并不是一个单一取向的判断:我们通常认为,如果一个人的自恋发展受阻,可能会导致他具有过高或者过低的「共情」能力,二者对于自他都是一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