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设想之中,「精神分析升职记」打算写职场相关的话题,适合社畜阅读的那种。

前些天看到了仇玺萍老师的一句评论,想要以此延伸开去——认清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去努力当然首先是重要的:

多少人,多少人,就是这么轮回的。他们用尽一生的力气在父母未尽的愿望与自己的方向之间拉扯、撕扯,直至血肉模糊。通常的结果是优秀到没有自我,或者无能到一定境界,抑或正负抵消,忙了一场,全部清零。

「以为写首好歌就能抬起头」[1],然而,「以为」终究不过「以为」,「好歌」并不容易定义,到底不曾真的「抬起头」。

那「不足够」的感受是永远没有办法通过努力填满的,如果能够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且能够愤怒,属于自己的碎片终于拼凑起来。

并不一定是在意识层面,但是,许多时候,为了自己而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失败」。仿佛「失败」就能挫败「将自己当做奖状挂在墙上」的养育者,就能不必「活得就好像一条狗」。

或许讽刺,但是「失败」成就了一个空间,我并不会认为它是为了叛逆,而更像喘息,只有在「失败」的夹缝之中,自己才存在。

这实际上是一种力量,可若是没有被看到,或没有被自己意识到,就会困在这里,认同新的身份,自暴自弃。

为了不去消弭自我,只能自我阉割,听起来无论如何都是双输的战斗。

解决方案还是需要回到自己:看到「我」有着怎样的渴望,为了这份渴望主动付出努力,最终体会属于自己的成就。

可是,这实际上并不容易,「坑」非常多,又无法完全参考他人经验。

最终「在他们看不到的地方开出花来」[2],才能知道自己其实一直都是这么美丽。

References

  • [1] 「以为写首好歌就能抬起头」: 黄玠《香格里拉》
  • [2] 「在他们看不到的地方开出花来」: 在引号之中的句子都是我听过的真实表达,由此可见痛苦的确可以锻造诗人。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