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对以下情形是否感到熟悉:

突然讲述未来一周私人规划细节,而且不断深入,直到打断询问,对方才了解到,你只是想要兑现年假。

下定决心分手,言语之间,一再绕圈,最终竟然确定了下次共度假期的旅行地点。

「赘述」并不只是不良习惯,而与内心状态强烈相关。

直接说出想要表达的内容为什么那么困难?

很多时候,我们甚至并不清楚自己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言语化的过程实际非常不容易。

「把所有的心情都摊开来体会,把全部的话都说给你听。」1可实际上却是「考虑太多,让自己迷惑」。

那些心情可能是模糊,混乱的,如同沼泽,或者迷雾,缺少「第三只耳」而独自穿行,结果常常是迷失其中。

即使可知、可感,表达仍然可能是困难的:

或许你并不想要接触到它们,因为那是一种并不舒适的感受,或者只是有些陌生。就像为了暂时推开独立带来的失落,而去一遍又一遍地讨论行李清单。

或许你不确定对方能否接纳你的直接表达:想要提出一个意见时,有时我们先扬后抑,最终却造成了更多误会,或者错失了机会。

或许清晰本身令人不适,我们宁愿停留在那模糊,但却留有余地的空间之中。在那里,冲突张力隐匿起来,只剩下「一团和气」。

但是这些「好处」当然是有代价的。

停在模糊地带,属于自己的感受与需求很难就会清晰起来,更不用说很好照顾到它们。

而在关系之中,无法清晰自我表达,不但会造成他人入侵,更可能的是,没有办法真正享受亲密,因为亲密需要展现脆弱的部分。

由此造成的误解就更不用说了。

下次想要「顾左右而言他」,不如停下来想想,这一刻,阻碍自己的究竟是什么。

References

[1] 「把所有的心情都摊开来体会,把全部的话都说给你听。」: 老狼《蓝色理想》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