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精神分析学习来说,英文本身就会成为阻碍,专有名词则更加晦涩:它们并不一定与词源本身完全相关,而在特定语境之下别有用意。更不用说,德英翻译带来的原意扭曲,以及某一概念并未完全澄清,且在不同理论家的口中含义不同。
以上困难或可解释翻阅 Comprehensive Dictionary of Psychoanalysis (Salman Akhtar, 2019) 带来的惊喜,它不但列举了上千条目的词汇,更是详细解释了理论,技术背景,乃至发展变迁历史。
野心是想要通通翻译出来,现实只能拣择有趣片段分享。对此感兴趣的伙伴,请在后台输入「单词」,或许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
abreaction 宣泄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 1893 年提出的概念,用以表示这样的事实:受到压抑的创伤相关的情绪可以通过谈论而被消除。情感释放是通过「关注某个特定时刻或问题」而发生的,这由此构成了弗洛伊德早期针对歇斯底里转换症状的宣泄疗法的基石。然而,在精神分析的后续发展过程中,宣泄的概念在治疗方法中失去了中心地位。相对于从诠释之中获得洞见来说,它被认为是次要的。尽管如此,Edward Bibring (1954) 在他广为阅读的论文「精神分析和动态心理治疗」中把宣泄归为精神分析的五个治疗工具之一。Bibring 认为宣泄或「情感上的重现」为病人所压抑的材料提供了证据并且确立了其真实性。提供证据并为患者确定压抑材料的真实性。Vamik Volkan (1976) 对此表示赞同,但他补充说,「经典」意义上的宣泄也在治疗中发生。他指出,宣泄与「情绪冲击」不同,因为前者保留了一些次级过程功能和观察自我。作为结果,在宣泄时,病人可以在情感和概念体验之间建立联系,而在情绪冲击时则无法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