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的姿态是最重要的

科胡特有一句非常著名的判断,叫做「父母是什么样的人,比父母做了什么更加重要。」原因在于,孩子其实并不会只是去听,去看,而更是去感受;他将像非常精细的仪器一样,敏感觉察父母内在的任何焦虑,并且以此发展出来自己的行事方式。

我们总是对比咨访关系与尤其早期的母婴关系。如果将这一句话放在咨询情境之中,那么可能会是,「咨询师的姿态,比咨询师的诠释更为重要。」我们尝试理解来访者:去做个案概念化,撰写报告,将来访者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关系,咨访关系,以及早期母婴关系联系起来。而一切理解的尝试,除了帮助来访者「将潜意识意识化」,获得洞见,重新赋予过去意义,增强身份认同……除此之外,或许更加重要的是,帮助我们,作为咨询师,更加明确应该如何应当对待来访者。

找不到自我的来访者需要我们首先重视他们的感受,总被忽略的来访者需要被我们看到,如是等等,不一而足。

当然,以上都是咨询师的基本姿态,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共通因素」会是最好的起效因子;只是不同的来访者对于每一面向有着相对独特的需要。

这也是对于咨询师是否「知行合一」的考验:给出一个照本宣科的诠释是容易的,真正接触情感,或照顾到来访者的核心诉求是困难的。看到问题是容易的,不去把对于问题的看到变成指责,而与来访者一起面对问题则困难得多。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