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 Data
- 题目: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Technical Approaches of English-Language Psychoanalytic Schools
- 作者:Otto F. Kernberg
- 标签:当代发展;技术
- 年份:2001 年
想法
摘要
英语主要当代潮流:当代克莱因主义,当代弗洛伊德主义,英国独立学派;「主体间-人际-自体心理学」潮流。联同法国精神分析发展出来的第三种分析技术方法,构成当代精神分析实践之中有关技术的主要趋势。
独立学派的存在使得当代克莱因主义(客体关系)与当代弗洛伊德主义(自我心理学)相互整合,形成一种新的精神分析技术主流;而以自体心理学为起点的「主体间-人际-自体心理学」则代表了另外一个趋势,尽管它也一定程度地促成前二者的范式改变。
不同趋势的特点总结如下。
当代精神分析主流:
- 早期、系统的对于移情的诠释。
- 集中专注于反移情分析,以及作为持续分析工作的一个方面,形成移情诠释,注重「全面(totalistic)」反移情。
- 系统人格分析。
- 注重移情、反移情发展之中的无意识活现,强调此时此地的无意识意义,作为自我心理学移情分析由浅入深的一个方面。阻抗作为客体关系,而非仅仅个体机制进行理解。
- 强调情感的主导地位。
- 以内部客体关系模型为主。
- 技术中立:与自体心理学对于强调客观的背弃,以及主体间的两人心理学不同,当代主流精神分析通过「三人」模型强调客观,也就是说,既沉浸于移情、反移情关系,与此同时,保持观察与解释病人内部客体关系活现的客观距离。
- 防御、情感构成的动态无意识,强调通向无意识的黄金大道的多重性,包括记忆,梦,演出,幻想等。
- 避免灌输,强调病人的积极性,在分析师的初步解释的帮助之下探索无意识。
- 对于线性发展保持质疑。
主体间-人际间-自体心理学:
- 移情的构建方法,而非传统客观方法。
- 技术中立作为幻觉与分析师的权威位置而被拒绝,可能导致对于正常自体巩固的创伤与破坏。
- 早期依恋的失败,以及抚育需求的未能满足,由此识别早期发展的缺陷模型,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安全型依恋,创伤移情倾向。阻抗其实是一种微型创伤经历,分析师必须考虑刺激过度或者不足导致创伤经历的可能。自体在不断遭受新的创伤、修正的关系矩阵之中发展,移情重复发展出来病人的主观权益。
- 攻击并非驱力,并且值得重视。
- 新的客体关系之中,分析师的真实个性与解释同样重要。特定情况之下反移情的交流可能提供新的重要经验,或基本治疗价值。
法国精神分析方法:
- 技术概念与分析方法形成鲜明对比,强调分析实践的高度个性化,主观化甚至艺术化。
- 关注语言。
- 对于移情进行一致、微妙观察,但并不进行系统解释,而只做点缀、少量解释。
- 对于深刻的,象征的,无意识的冲突直接解释,同时,以不饱和解释为主。
- 综合考虑躯体化与非语言行为。
- 努力避免受到病人的日常生活的现实意识构造吸引。
- 针对分析师对于病人的期待进行分析。
- 关注前俄狄浦斯期的母婴共生关系。
- 拒绝线性发展逻辑。
- 「渐进」解释,作出解释是为了开辟道路,而非建立真理。
- 接受早期移情的基础来自母亲的神秘信息。
- 强调前意识唤醒的分析,以及前意识幻想能力发展的可分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