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 Data
- 题目:The Third Individuation—The Effect of Biological Parenthood on Separation-Individuation Processes in Adulthood
- 作者:Calvin A. Colarusso
- 年份:1990 年
- 标签:成年早期;成年;分离个体化
想法
摘要
第三期分离个体化:成年早期(20 – 40 岁),中期(40 – 60 岁);受到所有重要的成人客体关系影响,但其核心是孩子、配偶与父母,与第一期(Mahler)、第二期(Blos)类似。
分离个体化:
- 持续整个生命周期,每一新的独立功能包括客体丧失的最小威胁。
- 整个生命周期也是远离、内摄已经失去的共生母亲的过程(Mahler)。
- 始自与母亲之间的社会共生孵化,经历儿童期、青春期、成人期,最终以死亡真正分离。
成年期:1)生理转变;2)原生家庭 -> 生育家庭;3)不断变化的技术、社会文化。
客体独立性(object independence):成熟的成人客体关系;客体应被视为其自身而存在,自体与客体相互独立。这是第三期分离个体化之中的必要组成部分。
客体关系随着生活事件的变化继续变化。
第三期分离个体化:
- 母婴之间的排他性互动 -> 非家族客体 -> 异性伴侣,孩子,年迈或者已经过世的父母(前二者最终替代婴儿客体)
- 与父母分离带来的强烈的孤独感促使组建家庭
- 开始扮演父母角色
- 婴儿与成人经验的混合,与第一期、第二期密切相关,但在性质上有所不同
- 生育:带来完整感,自我认同,强烈融合带来的共生体验;激发强烈本能,可能以健康或者病理的方式表现出来
- 随着孩子成长,而受到自恋损伤
- 生育能够强烈地改变身为父母的人与其自身父母之间的关系:我与父母并无真正差别
- 为人父母的复杂的新角色发展并且扩大了成年人的自我:1)均等感;2)比较;3)个体化
- 作为父母的俄狄浦斯经验,消极或积极
- 潜伏期,青春期(略)
第四期分离个体化:当孩子成为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