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笔记|The Rhetorical Voice of Psychoanalysis

Meta Data

想法

摘要

从精神分析的起点开始,弗洛伊德经常使用比喻,并且对其模糊不清的意味视而不见,而是指出临床观察之中不确定的,尝试性质的想法的重要。他的表达方式也是我们必要通读原文的原因之一,案例集是其集中展现:叙事与修辞的说服力是弗洛伊德最先认识到的有效临床写作。

比喻能否被进一步替换成为科学概念,还是唯一可能的表达?我们能否摆脱比喻?如果如同社会建构主义宣称的那样,世上并无等待被发现的事实,那么,精神分析一直是语言的受害者,同时是科学主义的受害者。或许,我们需要从「范式」思维模式,转向体验世界创造性的叙事模式。如果以此作为基础理解弗洛伊德,我们就能够更好回答那些所谓「谬误」;各个流派也真正成为互补观点,而非竞争学说。「正确」并不存在,但是案例研究永远都是重要的研究方法。与此同时,证据、病人证词,临床档案也是极其必要。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