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笔记|Non-Interpretive Mechanisms in Psychoanalytic Therapy: The ‘Something More’ Than Interpretation

Meta Data

摘要

目前为止,业内共识在于,要达成治疗性改变,除了解释之外,我们还需要做更多的事情。互动主体过程之中「内隐关系知识」,包括病人与分析师之间发生的主体间时刻(相遇时刻),这些时刻可在二者之间建立新的组织,它们不仅重组分析关系,而且重组病人隐性程序知识,以及行事方式。这一变化则是造成持久治疗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病人倾向记忆的两种事件:1)关键诠释重新构建了他们的内在心理状态;2)分析师与病人之间的真实人际联系的特殊时刻,它们改变了分析关系,从而改变了病人的自我感觉。

——治疗失败或者终止,不是因为错误或者不可接受的解释,而是因为错过两人之间建立有意义的联系的机会。

解释与相遇时刻,互补而非对立。好的解释需要准备。

  • 显式 (声明性的) / 隐性(过程性的)
  • 内隐关系知识 / 移情
  • 突然发生的质变
  • 相遇时刻可以创造新的主体间环境,并且改变「内隐关系知识」领域
  • 准备过程:’moving along’ and ‘present moments’
  • 相遇时刻可能导致一个解释,解释也可能导致相遇时刻或者与之相反的情况
  • 开放空间
  • 「共有的内隐关系」作为治疗之中相互作用的源泉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