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笔记|Mahler’s Concepts of “Symbiosis” and Separation-Individuation: Revisited, Reevaluated, Refined

  • 题目:Mahler’s Concepts of “Symbiosis” and Separation-Individuation: Revisited, Reevaluated, Refined 玛勒的共生、分离-个体化概念的重述、重评与更正
  • 作者:Fred Pine
  • 年份:2004 年
  • 标签:共生;分离个体化;发展
  • 摘录:廖可人

摘要:

玛勒理论受欢迎的时代背景因素:1.客体关系理论的兴起。尽管马勒最初是从弗洛伊德的结构理论的角度看待她的工作,作为从自我的角度研究客体概念的发展——即客体概念的内在建构,补充弗洛伊德对客体的研究作为驱动力满足的终点——她的作品开始被包括在对客体关系本身的新兴兴趣中。 2.人们对前俄狄浦斯时期的浓厚兴趣。3. 直接“观察婴儿”的观察机会可能会补充临床精神分析本身的观察机会。

而且玛勒的观点对于某些临床现象具有解释行,渴望统合、统合的幻觉、统合的恐慌、分离的恐慌。

玛勒的发展观

  1. 自闭阶段Normal autistic phase 

“Alert inactivity”

反对意见认为玛勒低估了此阶段婴儿的感知觉、认知思维能力。

  1. 共生阶段Symbiosis/ symbiotic phase

玛勒理论的核心。“人类深厚的连结起源于此,不像之后的任何连结束缚于理智和现实,也可能是最深的爱、亲密的核心,这种连结是自由的、无法言说的”。

此阶段的特点:没有分化 undiferentiatedness 合并 merger 无边界的 boundarylessness

我们早期的一些观察结果支持从合并到分化的想法

3.分离-个体化阶段separation-individuation

(1)分化differentiation 5-8个月 有四个特征:海关查验,单双刺激,躲猫猫,“鹤立鸡群”的开始。

(2)练习practicing 9/10-16/18个月 婴儿投注精力于新发现的运动功能。这是唯一一个没有和母亲互动、联结的单客体阶段。

(3)和解阶段rapprochement 18-24/30个月 

(4)客体恒常性阶段object constancy 即使妈妈不在身边,孩子能够在内在感受到她的能力。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