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目:Points on a Compass: Four Views on the Developmental Theories of Margaret Mahler and John Bowlby 罗盘的方位点:关于玛格丽特·马勒和约翰·鲍尔比发展理论的四种观点
- 作者:Phyllis Tyson
- 年份:2004 年
- 标签:发展理论;鲍尔比;玛勒
- 摘录:廖可人
摘要
在作者的时代,玛勒的”分离-个体化理论更盛行,即使鲍尔比的研究方法借鉴了行为系统,观察实验中的指标更清晰,但仍然被精神分析界所忽视。在脑科学的发展下,鲍尔比的理论开始受到关注。但在临床实践中,玛勒的理论依然是有价值的。
在这篇论文的17年之后,鲍尔比的理论已经很受主流的认可了,而玛勒、自体心理学却日渐衰败。所以我和作者的感受还有挺大的差别的。
我竟然认识文献里提到的人了,之前做视频翻译的时候最困扰的事情就是听不出来人名。August Aichhorn 是玛勒的第二任分析师,她俩后来还发展了感情,然后就把玛勒转介给Willi Hoffer了。带玛勒走入维也纳精神分析圈子,给她找来罗夏墨迹的嫡传弟子教授罗夏墨迹技术,给她介绍来访,传授咨询技术。玛勒 评价 艾希霍恩 有让人完全信任的神奇能力,而且即使感情会逝去,永远感谢其对自己事业的帮助。D. W. Winnicott 好像是客体关系学派的,老听他的名字,还不熟悉他。John Bowlby 鲍尔比的依恋理论是最出名的,我没学精分之前,就知道一点点。鲍尔比师从克莱因 Klein,但是反对她关于婴儿幻想的部分,然后就自立门派了。René Spitz 斯皮茨是继承了哈特曼 Hartmann的自我心理学的创立者之一,与玛勒同时代,相互影响。他也是提出的前俄狄浦斯期的理论,自我形成的发生场理论:3个月的微笑反应,8个月的焦虑,15个月摇头说不动作。Margaret Mahler 玛勒也是继承了哈特曼 Hartmann自我心理学的创立者之一,但是她的理论影响更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