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笔记|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nsference: The Relativity of the “Here and Now” and the “There and Then”

  • 题目: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nsference: The Relativity of the “Here and Now” and the “There and Then”
  • 作者:J. G. Schimek, Ph.D.
  • 标签:移情;精神病理学;
  • 摘录:林啸

摘要

在这篇论文中,作者将强调这样一种观点,即移情总是一种基于特定理论概念和特定患者分析师相互作用的选择性结构。

作者简要回顾一下弗洛伊德著名的移情定义标准,即不恰当、抗拒和重复过去。包括了3个标准:

  1. 第一个标准,不恰当,是基于分析情境的此时此地的描述性标准;
  2. 第二个是功能性的,即从治疗的目标和过程来看,移情的功能;
  3. 第三是移情的基本含义和起源。

作者通过对弗洛伊德以及克莱因学派对移情的定义和理论分析,强调了移情的定义不仅包括分析师对此时此地现状的看法和他自己对分析关系的贡献,还包括他对治疗目标和精神病理学起源的看法。

作者认为任何移情的临床定义需要使用五个维度,每个维度指的是一个连续体,而不是关于什么是移情什么不是的尖锐的二分法。而不同的分析学派和不同的个体分析师在移情的定义、都是基于维度的相对权重以及每个维度中的连续性的结束方面而产生的不同。

  1. 第一个维度的范围从对分析师和分析情境的直接、明确的引用到间接、隐藏和隐含的引用(这些引用只能通过分析师的干预来明确)。弗洛伊德主要研究连续体的显性末端,克莱因和吉尔等人研究隐性末端。
  2. 第二个维度的范围从对分析情境的现实的“适当的”反应到不现实和不适当的反应。这
  3. 第三个维度涉及转移在多大程度上作为分析过程和目标的障碍(移情阻抗)或基本促进者(无异议的积极移情、联盟等)发挥作用。
  4. 第四个维度是移情在多大程度上涉及过去的重复,有多少是相同的重复,以及什么样的过去被重复。问题不仅在于我们是在处理恋母情节还是前恋母情节,还在于我们是否假设了行为模式、早期客体关系的具体重复,或者主要是无意识幻想场景的重复,在现在和过去之间提供了某种象征性的对等。
  5. 最后维度,它涉及病人的观点,而不是分析师的观点。指的是这样一种现实病人把他对分析情境的体验(从直接感知到幻想)归因于,更广泛地说,他将“解释”为移情。

移情不能从一个角度来定义或解释,只能聚焦于一个领域,无论是病人对分析关系的体验、他目前的生活,还是他的过去。移情总是涉及使用多种视角,既沿着病人对他的经历的解释的横轴与分析师的观点,也沿着现在与过去的纵轴。正是界面,这些不同视角之间的重叠,将移情构建为一个持续的过程。从患者对分析师的体验、对其当前生活的体验和对其过去经历的三重视角同时考虑,分析的材料获得了新的意义。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