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百鬼图|油尽灯枯(上):燃烧

无法安抚,无法停止,思绪漫天,行动不息,甚至无法意识到,你只是在害怕。如果一直奔跑就不用停歇。如果一直燃烧就不用面对。一旦停止,就要被拽回到那种阴森黑暗,就要意识到自己早就彻底破碎,就要面对虚空。虚空里面什么都没有。只有你那睁大的惊恐的眼睛。你吓呆了。魂飞破散。你从来都没有回过神来。你甚至从来不曾走出那种害怕。只能拼命奔跑。用尽全力奔跑。生命中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你在逃跑罢了。耗尽生命也要逃跑。反正生命也没有真正得到过。

你跑得太快,以至于燃成了一团火。火焰将人吞噬,但又延绵、不尽。越燃越旺。只能走向火焰更深处。

这些火焰是你在一片死寂之中的唯一光亮。烧得很痛,但也实在。是你唯一的知觉,唯一的触感,是唯一不用害怕的时刻。在那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抓不住,一切关系都消失殆尽的绝望之谷,就算用作点亮火焰的燃料是自己,其实也没有所谓。

但你其实从来都没有逃掉。哪怕你已经狂奔烧成一团火。就像梦魇,拼命挣扎实际上从未醒来。你想要逃跑,但却一直都在木僵之中。你无法移动。越是无法移动越要逃跑。越是想要逃跑越是迈不开步伐。

世界被劈成两半:一半如火如荼,一半死寂难捱。一半躁动,一半荒凉。你知道,但又不知道。你知道,但你不想知道。你假装不知道,但你不能不知道。在噩梦中,在醉酒后,你就是知道。但你要躲掉,你要逃跑,你不要知道。你在地狱边缘,如履薄冰,一不小心就要堕入涯中,那是永久的黑暗,一直以来的黑暗,从未改变的黑暗。你在那里已经太久、太久,不知今夕何夕。

能不能停下来看清、面对,可你想要呼喊,已经超过可以承受的极限,如果被迫面对只能灵魂出窍,没有办法再把那个部分记忆装回体内,它是一种异物,而你在被迫填食。没有一种选择是真正意义上好的选择,只是痛苦,与另一种痛苦。

山河破碎,大地梦回,

袅袅炊烟,孤魂野鬼。

欲加之罪,百般推诿,

愁肠寸断,魄散魂飞。

往事不谏,来者难追,

落子无悔,白骨累累。

今夕何夕,两行清泪,

独上高楼,百转千回。

精神分析百鬼图|怪胎养成记

稀薄空气之中,他又一次感到不能呼吸。沉默如此喧嚣,不得不捂住耳朵。耳膜好像要被震裂了。他不存在。他再次不存在。他永远不存在。他从来都没有存在过。他感到自己就要碎裂了,除非对方能有一些反应,而自己就能够集聚在那团反应之上,由此可以存活下来。

可是没有。可是不能。

大口呼气,如果不是如此就活不下来。想要尖叫,但又发不出来声音。那份痛苦过于剧烈,必要破坏一些什么才能好受一点。但不可以。那将又变做「疯狂」的证明。

有谁可以救救我?

每一句话都是一堵墙,把原本稀薄的空气再次榨干,每一低吟都是对于他的否认。最糟糕的是,对方笑意盈盈,仿佛错的正是自己。错的总是自己。错的永远是自己。

不。要。失。控。

他被逼疯了。但是,疯狂正是对他的指控。没有做对的可能。

谎言:空气之中如此明显,低气压,什么发生了,可是没人谈论。他不能谈论。如果谈论,这就是他的「疯狂」。

「全家人都很高兴,为什么你不能正常一点?」

谎言遍地开花。随口一句都是谎言。他听到谎言。他们对于他人的谎言。谎言如此四溢,以致没有任何一句可信。不知道能够相信什么。不能相信就是他的「疯狂」。

「你太多疑了。为什么你不能正常一点?」

——为什么我不能正常一点?为什么我要读书,要多思,要指责,要美好?为什么我是一个怪胎?

Who is that freak in the mirror?

他人的不幸都是我造成的。如果我不存在,每个人都会幸福得多。我花费了如此之多的国家、家庭资源。我却是一个怪胎。我对不起任何人。

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

「我给你买了维生素 D,你如此暴躁一定是因为抑郁。」

「你果然生病了。一定要按时服药。」

「不要多想了。你是一个病人。」

「你不能信任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毕竟,你只是一个病人。」

为什么我如此脆弱?为什么同样是艰难环境,其他人可以坚持,但我却要生病?我对不起任何人。

对不起。对不起。对不起。……

我大概就是不正常。这不是任何人的错。其他人已经对我很好了。或许就是我的基因本身有问题。没有人知道如何对待我。他人被迫在我身边,真的是他们不幸。唯一能够报答他们的方式就是自我摧毁。

精神分析百鬼图|垃圾时间旅行

精神分析百鬼图是一次以故事形式为心理创伤提供精神分析比喻的尝试。

不知受到了什么波动,他毫不意外地留意到时间再次停止,他被抛弃在了时光之外。他知道,原来的时空之中,时间还在继续流动,他也想要赶紧回去,不要再去错过更多的事情。他已经错过了太多的事情。

但是,他回不来。

他的生命像是一个错乱的地质层,什么被填了进来,又有什么丢掉了,扭曲,旋转,地层承受不住那份力场,就要断裂,而他只能这样以碎片一般的状态生活。

那种力量像是一个黑洞,把他吸了进去。那一时刻的情感过于强烈,他感到自己完全不能放松,只能硬抗,只要扛过去就好了。如果放松下来,岂不就是要被它打败了吗?被打败意味着什么,他没有想过,但总觉得那一定是灭顶之灾。因为即使只是这样闷闷抵抗,他都感觉那团飓风就要把自己撕裂。如果放松下来,可能自己早就已经被卷走了吧。

他与那份情感对抗,越是对抗,越是抓紧不放。他不知道情感是可以流动的,终究可以流走的,他没有这样一个概念,只是害怕。情感在他僵硬的身体里无处可去,只能停在那里,越攒越多,好像要爆炸一样。

他理所当然更加害怕了起来。

再一次跌落,跌落在同样一个深渊,跌落在同样一个不知所起的深渊,越是挣扎,越是陷落,越来越深,爬不出来,绝望、无助,做什么都没有用,但是什么也不做就感觉自己要死掉了。那团飓风就要把他撕成碎片,他想要抓住什么,但是无处可抓。

总是被卡在同样一个地方。——如此熟悉,却又如此陌生,陌生是因为从来都没有找到过出去的路。

他知道自己又进入了垃圾时间旅行之中。他把这个漩涡叫做「垃圾时间旅行」,是因为,他被抛在了原有的时间线之外,而进入了一个结结实实的黑洞,在那个黑洞之中,时间好像是停滞的、静止的,永不前进的。在那个黑洞之中,他没有办法呼吸,没有办法呼救,他只能忍受。

他像是被抛回了过去最为恐怖的噩梦之中,但是,那甚至不是过去本身,而是时光之外的某个地方,是种种噩梦的堆叠,他知道,下一次再进去的时候,这一次的经历也要再重叠在上面,于是又要增加一层恐怖。

每一刻都感觉那就是自己的极限了。每一刻都觉得这个黑洞甚至要比死亡本身还要可怕。死亡只是死亡,而这个黑洞像是要把你的八万四千种死法全部摆在你的面前,逐帧播放。

……

不知道过了多久。不知道那场飓风是如何止息的。甚至不知道它究竟是不是真的已经止息。他惊魂甫定,即使确认飓风止息这个事实都要花费更久时间。他战战兢兢回不过神,小心翼翼想要试探,但就连试探的力气都没有。每一刻都在和自己说好了,没事了,过去了,每一刻都还是动弹不得。情绪过于强烈,可是他的身体太小,根本装不下。

想要收拾心情,把自己再拽回身体里面,可是拽不回来,回来好像就要再次面对那场风暴。他知道自己躲在那个时间之外的洞穴之中,是因为里面可怕,但是外面甚至更加可怕。没有一个选项是好的。不知道怎么做。彻头彻尾的无助。

等到回过神来的时候,他意识到自己又一次地不知道时间是怎么流过的。不是完全不知道。但确实「几乎」不知道。他知道自己看了一眼手机,但是,随后发生了什么,就已经一片模糊了。时间不成比率地流失。洞中一日,世上千年。当然没有那么夸张。可他还是感觉自己的时间被一点一点地偷走了。怎么也有三年、五年、十年。

等到回过神来的时候,他竟然已经长出了白发。他从来没有感到自己真正长大,可却抑制不住地衰老。他的生命像是被偷走了十年。心性还是少年心性。还有那么多基本的常识不知道,不懂。但是年龄却已经结结实实地摆在了那里。他仿佛少了一堂成人课。可是遍寻不到。没有人告诉他必须要懂的常识。就连冷暖好像也不知道。他在那么长的时间里在初夏穿着厚厚的外套。睡不着的时候不知道那只是因为冷,要再加一床被子。

所有的一切都乱套了。垃圾时间旅行好像把一切都打散了。

而他只能提防随时都有可能到来的下一次的更加恐怖的垃圾时间旅行。

精神分析百鬼图

写一点关于这个新系列的想法。

先说形式。

何苦开心建立初期,我在说的就是「尝试种种与精神分析有关的媒体实验」,形式固然以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作为区分,但是虚构写作未尝不是如此。想要进行的尝试还有很多,包括诗歌、音乐、漫画、游戏等,生命很长,不妨慢慢来。

这一次想要去做的是类似寓言的一种尝试。原因大约有二:第一是在一个所谓的多媒体时代,重新试图赋予文字本应具有的力量;第二是借由故事的包装,使得我们更能触及情感。科普文章总是多了一些理智化的味道,而情感才是精神分析工作的核心。

前段时间重读温尼科特,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

Playing is doing.

玩耍是一种实践,玩耍需要时间与空间。我也希望这些故事或许能够提供一些可以控制的喻体作为过渡客体,而透过它们,读者也能创造出来属于自己的比喻。比喻是重要的,虽然比喻几乎总是不够精确,但是「比喻能够创造新的连结和新的逻辑,也因此建立新的认知,最后在人们心智中开拓一片新的图景」(任宁,致「泛科技播客」的听众们)。

「开拓一片新的图景」,无中生有,难道不正是精神分析想要进行的工作吗?

当然,我也多少有一点私心,因为公共写作让人感觉太干,想要通过一些虚构写作滋润一下自己。未来可能的其他创作同样如此。

再来说「鬼」。

精神分析颇有论「鬼」的传统,无论鼎鼎大名的《育婴室里的幽魂》,还是 Loewald 谈论的祖先与鬼魂。文献之中常常谈鬼,无论代际创伤,还是解离。此处的「鬼」当然是一种比喻。不过,精神分析的故事的确经常阴气森森的,因为它所讲述的都是那些最为早期的创伤,尤其对于新生儿来说,它们当然关乎生死。

中国人并不喜欢谈「鬼」,虽然我们早有《聊斋志异》的传统。这里的「鬼」加了引号,是因为中国人感到避讳的并不只是实在的「鬼」,而是包括种种创伤、冲突,甚至中文网络之中的荒原,似乎蒙上眼睛就能够看不见。

但是,我们必须坟墓之中穿越过来,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活着的人。如果真的带来一种阅读不适,或许反而是可喜的:让那些尘封已久的东西见了光,我们才能真正开始新的生活。我常想,精神分析经常在做的就是招魂、驱鬼的事情。

虽然创作向来对我来说都是一件重要的事,不过这里写作水平或许并不第一要紧,语言、结构并没有很好推敲,我更看重的是,它们都是结结实实、如假包换的精神分析比喻

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