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黄旭成

通过 微信 Hxc-MKV 或 QQ 2489326063 直接联络咨询师「开始咨询」

个人介绍

开始咨询:可以通过添加微信号:Hxc-MKV或是添加QQ号2489326063与我取得联系。

作为一名咨询师,我长期接受一对一督导,每周一次的个人体验。

如果你对于自身内在的状态充满着好奇,亦或是有一些难以表达的困难和痛苦,当你准备好时,我们便可以一起踏上这趟心灵之旅。

我的主要理论取向是心理动力学方向,在咨询中我们会探索你的经历是如何去影响你当下的状态,这也许会涉及你的早年经历,你的情感,你对于某件事情的感觉。这一切是如何构建成当下的你。每个个体都有着独特的结构,有着独一无二的复杂性和其本身特有的色彩。

在工作中,也许我并不会对于你的问题提出建议,而是我们会去更多探索问题背后所隐含的动力与问题本身所包含的意义。

专业受训

精神分析受训

  • 上海心寻心理两年精神动力学培训项目
  • 持续接受个人治疗与督导

其他相关受训

  • 深圳海之梦心理咨询师培训项目

咨询师|韩珺

通过 微信 Junehan2020 或邮箱 junehan2020@outlook.com 直接联络咨询师「开始咨询」

个人介绍

林紫(上海)心理咨询中心 心理咨询师

专业受训

精神分析受训

  • 灵语精神分析(三年)(2019 年)
  • 持续接受个人治疗与督导

其他相关受训

  • 简单心理两年基础项目
  • 灵语 婚姻家庭心理咨询师技能培训

咨询师|聂昕悦

通过 微信 nxy0613 或邮箱 niex92@126.com 直接联络咨询师「开始咨询」

个人介绍

【姓名】聂昕悦

【自我介绍】

个人执业,全职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心理动力学取向;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编号:1711000008310233);

我是一名新手心理咨询师,有 5 年产品设计,3 年记者,1 年互联网行业经验,自 2017 进入心理学行业,持续接受个人体验和督导,持续学习、实践至今;

我的咨询风格比较温和、包容、理性、坚定,关于心理咨询,我最喜欢卡伦霍妮说过的一句话:「 人的内心藏有自我实现的倾向,只要移除障碍,每个人都能发展为成熟而完全实现自我的成人,就好比小小的橡果终将长成高大的橡树一样。」

希望可以和你一起探索「自我」,帮助你成为你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

【擅长领域】

  • 关系议题:亲密关系、原生家庭、人际关系、职场关系等;
  • 职业发展:职业方向、职业选择、职业分析等;
  • 情绪困扰:焦虑、抑郁、空虚感、情绪管理等;
  • 个人成长:自我价值、自我认同、环境适应、个人探索等;

【受训背景】

  • 持续接受个人分析和个人督导;
  • 持续参与团体督导、同辈督导、精神分析读书学习小组等;
  • 杭州 WABC 无障碍艺途x残疾人之家:艺术治疗课志愿老师(2020 至今)
  • 武汉忠德心理医院:精神科实习+心理咨询临床脱产进修(2018 – 2019)
  • WABCx简单心理:艺术治疗入门&进阶培训项目(2020 – 2021)
  • 冥想星球x壹心理:正念冥想带领者培训项目(2020 – 2021)
  • 杭州桐心学院:当代精神分析取向临床训练两年培训项目(2020-2022)

【地理位置】杭州

【咨询形式】线下面询,视频

【收费方式】300 元 / 50 分钟(预咨询免费)

【联系方式】niex92@126.com ,nxy0613(微信)

专业受训

精神分析受训

  • 杭州桐心学院精神分析当代精神分析两年培训(2020 年 A 班)
  • 持续接受个人治疗与督导

其他相关受训

  • 武汉忠德心理医院脱产进修(2018.12 – 2019.3)

咨询师|何凌江

通过 微信 18030849742 或邮箱 psy.better@foxmail.com 直接联络咨询师「开始咨询」

个人介绍

  • 心理健康教育硕士研究生
  •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精神分析取向)
  • 龙泉驿区精神分析领军人物
  • 龙泉驿区未成年人心理成长中心心理顾问
  • 龙泉驿区心理咨询师志愿者协会理事

按照国际标准模式(高频个人分析+个体督导+团体督导+长程培训)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持续接受一周四次的高频个人分析,一周一次的个体督导和一周两次的团体督导。

擅长青少年及成人情绪压力、关系困扰、家庭教育与亲子关系、自我探索心灵成长等议题。

专业受训

精神分析受训

  • 四川和光临床心理学研究院
    • 第五届心理动力学咨询师两年项目(2020-2022)
    • 第三届心理动力学理论初级项目(2019-2020)
    • 首届实习咨询师项目(2019-2021)
  • 曾奇峰精神分析初级视频、中级理论、咨询视频督导
  • 持续接受美国芝加哥候选精神分析师、注册督导师一周四次躺椅式精神分析
  • 持续接受个别督导

其他相关受训

  • 壹心理: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师连续培训(2020-2022)
  • 盛晓春系统式家庭治疗第一二期培训

乔晓萌:个人分析是我最重要的受训

「开始咨询」是由「何苦开心」发起的咨询师黄页项目,旨在帮你找到低价、可靠的心理动力学取向新手咨询师。

为了帮助你更加了解「开始咨询」的咨询师们,我们将会陆续推出专业访谈,你也可以通过「我要提问」向咨询师们提出你的问题。

今天接受访谈的咨询师是乔晓萌。你可以在这里查看更多关于乔晓萌的信息,也可以通过邮箱 hekukaixin@gmail.com 直接联络咨询师「开始咨询」。

作为咨询师,你会觉得自己独特的地方是什么?

可能是不只是咨询师的那个部分(笑)。比如说,我现在可以去说自己是「何苦开心」主理,「开始咨询」发起者等。其实「何苦开心」也早就跳脱出了只是做来访者招募,而成为了一个开放分享,同时自我赋能的媒体实验。所以你能看到我的确是个愿意尝试的人。

那么回到咨询之中,同样我也会有这样一种好奇。当我们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可能并不一定能做到足够灵活,但我会尝试给这种「好奇」留出空间。如此一来,当来访者强烈地理想化咨询关系,或者非常激烈攻击,或者想要侵入,突破设置,这样的时候我就可以后退一步,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的行为一定是有意义的。这种好奇给了我许多机会去更进一步地理解来访者。

这种好奇是个人分析带来的吗?个人分析在你的受训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更多可能本来就是我性格之中的一个部分,但也可以说是个人分析使之更多显现出来。

我一直会认为个人分析是我最重要的受训。

非常幸运的是,在我刚刚准备入行的时候,我就遇到了一些前辈,他们告诉我,当然你要去参加浸泡式的长程培训,你要在督导下与个案工作,但是,最重要的是,首先你要去做个人分析。他们讲的这个部分和我直觉之中相信的,和我在文献之中读到的都是吻合的,所以我也非常认真地照做了。那么之后我也一直在不断回归到这个问题去进行反思。目前我的理解还不足够: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分析将会减少个人议题对于咨询的影响。比如分离焦虑没有处理好的咨询师可能很难面对来访者的成长,因为这种成长将会导致分离,那么咨询师也可能会去付诸行动,以某种方式「留住」来访者。而这种「留住」当然会损害来访者的权益。

其次,我们还是回到抚育的比喻,当妈妈能够更好处理自己的焦虑时,她的内心才有空间去照料婴儿的需求,心理动力学咨询是一样的道理:咨询师不仅需要督导性抱持,而且也需要自己在被分析过程之中收获的内在安全。

最后,个人分析实际也是在培养维持一段长期亲密关系的能力,这个能力本身对于动力取向的咨询师也是至关重要的。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

那么咨询的频率不同会有怎样的差别?

我自己经历了三段个人治疗,前面两段都是一周一次的动力治疗,目前在做的是一周超过三次的精神分析。它们确有不同,但不是性质有别,抛开退行,移情等专业概念不谈的话,我个人所感受到的差别有以下几点:

如果现实事件较多的话,频次较低的咨询可能更多起到的是支持性的作用,咨询可能花费许多时间讨论现实事件,而不是那么有机会去做深入探索。

而如果动力性治疗的确也有机会去做探索性的工作的话,咨询频率可能会影响来访者内化咨询师的程度,也就是说,来访者是不是能够将咨询师作为一个好的形象维持在心中,去抵抗那些破坏性的力量。

但是当然以上这些都不是绝对的,每一个咨访关系都是独特的。

对我而言,我自己在做高频分析的话,我也就有机会为来访者提供一周两次的咨询。对于一些来访者来说,一周两次的确会更有帮助。

比如说什么样的来访者会需要一周两次的咨询?

这个需要看具体情况,但比如说,那些很难在内心去保留咨询师形象的来访者,处理分离更加困难的来访者,或者内在焦虑是压倒性的,需要更多咨询去帮助消化代谢这些部分。或者更普遍地说,一周两次可以进行更有探索的工作。

但就像我说的,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在决定咨询频率的时候,我也会与来访者共同讨论,包括对此的幻想,激发出来的感受等。

有没有要对潜在来访者说的话?

说到底,我们是在靠潜意识选择自己的咨询师,而在这个过程之中,安全的感受是最为重要的。同动力学咨询一样,「开始咨询」希望通过我们的设置将外在的不安全感减少到最低,这样才能更好地针对内心工作;在你不必纠结「这个咨询师是否可靠」,不必迷惑于看不懂的简历时,才能充分地调动你的潜意识选择最适合你的咨询师。「开始咨询」只是想为此做点什么。

咨询师 | 邬御飞

通过 18981789005 (微信同号)直接联系咨询师「开始咨询」。

个人介绍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医学硕士,毕业于西南医科大学,心理动力学取向心理咨询师。

自2012年开始持续接受个人分析,合计1000+小时(1周2~3次)。2018年执业至今个案数500+小时,持续接受个案督导。擅长成人及青少年情绪困扰,个人成长咨询。

专业受训

精神分析受训

  • 四川和光临床心理研究院心理动力学初级项目
  • 持续接受个人治疗与督导

其他相关受训

  • 黄维仁“亲密之旅”初阶和中阶
  • 西南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认知行为疗法”初级

咨询师|陶文静

直接通过微信 18512821668 联系咨询师「开始咨询」

个人介绍

  • 心理学硕士
  • 国家2级心理咨询师
  • 高校兼职心理咨询师
  • 个案累积 300+ 小时以上。
  • 接受一周两次个人分析,分析时数 240 小时以上。
  • 接受一周一次的个案督导,目前督导时数 90+ 小时以上。
  • 参加团体督导时数达到 90 小时。

受训背景

  1. 和光心理动力学治疗师两年连续培训项目
  2. 美国精神分析师 Blackman 「亲自教你学诊断」
  3. 以色列分析师 Lea Klein 关于临床干预技术的工作坊
  4. 英国塔维斯托克 Dr.julian stern 的短程心理动力治疗
  5. 精神分析初级课程(曾奇峰)
  6. 心理咨询伦理(徐凯文)
  7. 精神分析的理论与实践(钟杰)
  8.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伦理(中国心理学会)

擅长领域

我擅长成年人的个体心理咨询,咨询风格温婉,接纳又有力量。

我擅长个人成长相关的议题,帮助你更深刻的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我也擅长处理焦虑,抑郁情绪以及人际关系的困扰。

专业受训

精神分析受训

  • 和光临床心理研究院 心理动力学治疗师两年连续培训项目
  • 持续接受个人治疗与督导

咨询师|耿岩

通过手机 13716355775 邮箱 iloveamur@126.com 直接联系咨询师「开始咨询」

个人介绍

我于 2010 年起就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研究生课程班,毕业后开始接受精神分析三年连续培训,同时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实习。分别在 2015 年和 2017 年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二级证书,2017 年开始执业。

执业之前,我便开始每周一次个人体验,两年后改为每周三次个人分析,目前仍在进行中。

2017 年 10 月开始与中美精神分析联盟 (CAPA) 毕业的资深咨询师进行每周一对一个体督导,至今督导小时数达 140+ 小时。

  • 2015-2017 年在曼陀海斯心理咨询中心接受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
  • 2016-2018 年婴儿观察训练
  • 2017.02-07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实习
  • 2018-至今 中美班
  • 2020-至今 和光研究院(第五届)动力学咨询师两年训练项目

以上所有的学习与体验都是为了准备好自己,能够与你真实的在一起度过每一次有意义的会谈,我自身的经历也让我深信每个人都有修复旧日创伤的能力,成为更真实的自己。

擅长领域

  • 情绪管理:抑郁、焦虑、孤独、恐惧……,当你被这些情绪问题所困扰时,或许我们可以一起看看这些情绪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继而找到适合你自己的管理情绪的方法。
  • 个人成长:缺乏安全感、敏感、多疑、拖延、完美主义……,如果你认为自己有以上的问题,想对自身有更多的了解与理解,好奇阻碍你发展的真正困难是什么,我们可以一起做些工作。
  • 人际关系:过分讨好、沟通困难、畏惧权威、难以信任他人……,在关系中总是有上述体验,很少体验“被满足”的感觉,无法真正拥有关系、靠近他人,不知如何表达爱与关心,我们可以一起去探索属于你的依恋模式是什么。

咨询过程与方式

我工作的方式是精神分析取向的动力学咨询,关注你的内心世界对外在现实的理解与影响。初访一般 2-4 次,以确定我的工作模式与你期待和寻找的是否匹配,并确认我们未来工作的设置(时间、频率等)。对于和我一起工作的任何疑虑、想法都可以随时提出。

专业受训

精神分析受训

  • 曼陀海斯心理咨询中心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
  • 中美班
  • 和光临床心理研究院(第五届)动力学咨询师两年训练项目
  • 持续接受个人分析与督导

其他相关受训

  •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实习

咨询师|李晨晨

通过微信、手机 18957112010 直接联系咨询师「开始咨询」

个人介绍

专业受训经历

  • 持续接受个人分析和个人督导
  • 持续参加地面案例分析团体
  • 东方明见·学院 π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硕士项目(受训中)
  • 桐心学院·当代精神分析取向临床训练项目(受训中)
  • 现象学、存在思考与心理治疗地面培训
  • 主体间性心理治疗理论与教学个案演示
  • 性少数人群友善心理咨询师培训

咨询风格

包容亲和、细致稳定

咨询方向

焦虑抑郁对目前的生活状态有困境感,痛苦压抑,有较强的外部压力,幸福感比较低,渴望找到生活的价值和意义。情绪比较难以控制,缺乏安全感,有比较强的无力感

自我探索

在乎其他人的看法,存在人际焦虑,不会拒绝,讨好别人。价值感低,有自卑羞耻感,对自己身上的一些问题很困惑痛苦

亲密关系

主要与父母,恋人,孩子的关系。在原生家庭或者亲密关系里,不能很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绪,对自己的亲密关系有很多困惑,经常处于亲密关系的困境中

服务人群

通常与我建立工作关系的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 有自我探索/情绪管理/亲密关系/提升需求的人群
  • 高压人群
  • 新手妈妈/全职妈妈/职场妈妈
  • 留学生/跨文化群体/性少数群体

专业受训

精神分析受训

  • 杭州桐心学院当代精神分析取向临床训练项目
  • 持续接受 IPA 分析师一周三次个人分析,国内外资深分析师督导

其他相关受训

  • 湖北东方明见学院 π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硕士水平培训项目

通讯 001|萌芽时期的共同成长

「开始咨询」并不只是一个黄页,而是包括了我们的理念,抱负。除了每周例行发布的咨询师访谈之外,作为团队,我们偶尔也会有碎碎念的愿望,它们可能是黄页新近的进展,变化,也可能是我们观察到的需要说明的内容。无论如何,这个部分最后将会以不定期的会员通讯的形式呈现给大家;也是我们自建立之初就秉承的透明信条。

目前为止,「开始咨询」开始试运营了大约两个月;萌芽阶段总是艰难的,如何对外发出我们的声音,如何构建属于自己的认同。

我们面临的质疑之一是对于个人治疗时数的要求,对于浸泡式培训的要求。我们选择坚持,也因此忍痛拒绝了不少同道的申请。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抱有同样理念的同道加入,我们快速成为接近 30 人的团队。

后台的每次沟通都有意义,我们看到潜在来访者们开始使用这个尚不完善的系统输入关键词,找寻可能匹配的咨询师,也开始有数位咨询师与从黄页提出申请的来访者工作。

我们尝试与其他机构进行联系,尝试讨论合作可能:它们并不一定是心理机构,但却会有寻求咨询师的需要;一些培训项目也在鼓励在读和毕业学员加入我们。这些讨论还在进行之中,但已让我们看到更多可能。

我们想要做的还有更多:

当超过一个拥有儿童青少年精神分析项目受训的咨询师加入我们之后,我们立刻增加了「儿童青少年」标签,希望给到有这一需求的来访者们更加可信的选择。

正在筹备之中的主题圆桌讨论暨公益预咨询项目即将推出,到时将会进行更加详细的介绍,还请期待。

在这一过程之中,或许更加令人惊喜的是,由于咨询师们的受训,理念,阶段相近,我们形成了一个抱持性的,互相支持的团队;并非出自刻意引导,我们能够开放谈论执业初期的种种,一同面对困扰,并为彼此的成长欣喜。关于新手执业的支持,或许未来我们也可以做到更多。

开始咨询,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