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 Data
- 题目:Psychoanalysis and Motivation
- 作者:Lichtenberg. J
- 标签:
想法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精神分析理论核心是结构化的动机(motivation)理论,而非结构理论。本书试图以之作出能够解释婴儿观察,以及临床工作的概念化。
动机:为促进满足、调节基本满足而设计的一套系统,动机功能系统包括:(1)生理需求的心理调节需要;(2)依恋需要;(3)探索与维护(assertion)需要;(4)通过对抗、撤回表达厌恶的需要;(5)感官享受与性兴奋的需要。
不同生命时期,以上系统将会重新排列,任一系统的活动由自体(self)主导动机不同所强化。自体:初始化,组织,整合动机的独立中心;自体感经由初始化,组织,整合动机的体验(包括主动、被动)腾起。
动机仅从生活体验(lived experience)之中诞生。关于适应,或者适应不良的动机功能的精神分析理论是贯穿一生的生活体验。生活体验是我们人类如何通过搜寻情感潜在事件意识地,或者无意识地寻求需要满足。
虽然驱力理论一定程度地就是对于动机的讨论,但是,如何确认动机源头重要程度这一问题始终未能解决,源头包括:创伤 vs 驱力,性本能 vs dominant mass of ideas,性本能 vs 自我保存本能,性本能 vs 死本能,性驱力,攻击驱力 vs 初级,次级自我自治功能,驱力压力 vs 客体关系。……主要表现为驱力理论 vs 客体关系之间的争论。
婴儿观察带来的新的进展,双重驱力理论引发的矛盾等也对新的理论提出要求。自体心理学是作者提出的理论的一个强有力的驱动:动机(motive)- 环境(environment)之间的交互关系。
动机功能系统包括情感,相较于结构(structures),系统(system)更有弹性,可变化性,包含活动(组织,初始化,整合)。
假设:(1)无论婴儿以可观察的一致性做什么,他们都是出于动机驱动而做;(2)当相互关联的行为以更大模式出现,这些模式就暗示了重要动机系统;(3)每一组包括一个动机系统的模式对于源于其他动机系统造成影响;(4)前 18 个月,不同系统动机基于神经生理成熟水平内在可能进行调整,转变;(5)每一动机功能系统的自体调节的个体特质将会获得初级、次级过程的象征表征;(6)即使一个可观察行为心理现象从多个系统获得,集群现象可以持续仅由一个系统主导;(7)五个动机系统在生命周期内均可观察到,但其本身并不是生命周期的决定因子;(8)一个系统处于主导地位时,其他系统将作为它的从属系统;(9)任一使其,特定动机系统需求满足之后,其结果就是自体客体经验,繁殖,则是非凝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