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笔记|Psychoanalysis and Motivation

Meta Data

  • 题目:Psychoanalysis and Motivation
  • 作者:Lichtenberg. J
  • 标签:

想法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精神分析理论核心是结构化的动机(motivation)理论,而非结构理论。本书试图以之作出能够解释婴儿观察,以及临床工作的概念化。

动机:为促进满足、调节基本满足而设计的一套系统,动机功能系统包括:(1)生理需求的心理调节需要;(2)依恋需要;(3)探索与维护(assertion)需要;(4)通过对抗、撤回表达厌恶的需要;(5)感官享受与性兴奋的需要。

不同生命时期,以上系统将会重新排列,任一系统的活动由自体(self)主导动机不同所强化。自体:初始化,组织,整合动机的独立中心;自体感经由初始化,组织,整合动机的体验(包括主动、被动)腾起。

动机仅从生活体验(lived experience)之中诞生。关于适应,或者适应不良的动机功能的精神分析理论是贯穿一生的生活体验。生活体验是我们人类如何通过搜寻情感潜在事件意识地,或者无意识地寻求需要满足。

虽然驱力理论一定程度地就是对于动机的讨论,但是,如何确认动机源头重要程度这一问题始终未能解决,源头包括:创伤 vs 驱力,性本能 vs dominant mass of ideas,性本能 vs 自我保存本能,性本能 vs 死本能,性驱力,攻击驱力 vs 初级,次级自我自治功能,驱力压力 vs 客体关系。……主要表现为驱力理论 vs 客体关系之间的争论。

婴儿观察带来的新的进展,双重驱力理论引发的矛盾等也对新的理论提出要求。自体心理学是作者提出的理论的一个强有力的驱动:动机(motive)- 环境(environment)之间的交互关系。

动机功能系统包括情感,相较于结构(structures),系统(system)更有弹性,可变化性,包含活动(组织,初始化,整合)。

假设:(1)无论婴儿以可观察的一致性做什么,他们都是出于动机驱动而做;(2)当相互关联的行为以更大模式出现,这些模式就暗示了重要动机系统;(3)每一组包括一个动机系统的模式对于源于其他动机系统造成影响;(4)前 18 个月,不同系统动机基于神经生理成熟水平内在可能进行调整,转变;(5)每一动机功能系统的自体调节的个体特质将会获得初级、次级过程的象征表征;(6)即使一个可观察行为心理现象从多个系统获得,集群现象可以持续仅由一个系统主导;(7)五个动机系统在生命周期内均可观察到,但其本身并不是生命周期的决定因子;(8)一个系统处于主导地位时,其他系统将作为它的从属系统;(9)任一使其,特定动机系统需求满足之后,其结果就是自体客体经验,繁殖,则是非凝聚感。

第二章 自体以及其他概念工具

抱抱小狗,还是心理咨询

大约是花生村的孩子们想要挣点零花,泼辣的露西摆了一张心理咨询的摊位,史努比在旁举了一个招牌:「抱抱小狗」,轻易赢取了不少欢心。

虽然不过又是对于心理咨询的惯常反讽,但它也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

「抱抱小狗」看上去简便易行,又能带来即时满足,甚至有着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如果照顾宠物甚至可以改变重刑罪犯(他们通常是反社会人格障碍),那么我们还要心理咨询做什么呢?

为什么需要心理咨询

我们从早年情感经历之中习得了一些认知与行为模式,到了今天,它们或许已经不再适用,但我们依然出于惯性而紧抓不放,这一状态可能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偶尔或者长期的情绪困扰,应对不良的人际关系,潜能受限的职涯发展,甚至包括一些身心疾病

虽然人生之中的困难不只「抱抱小狗」一个解决方案,社会支持,哲学领悟,宗教信仰都可以一定程度地帮到我们,甚至也能对于这些模式进行修正;但是,心理咨询是一个实证有效高性价比的服务产品。例如,研究1指出,75 % 的来访者认为在咨询之后有所获益,与此同时2,心理咨询经过 15 次访谈就可达到自发疏解 2 年才能达到的疗效。

我能如何帮助到你

我的主要理论取向是心理动力学方向,它的工作方式是把症状及其痛苦体验整合到一个人的整体人格环境中去理解和转化,因此,如果你对自己的内心状态更加感兴趣,并且也愿意花时间去理解,又或者你的痛苦体验并不是非常具体而是弥散性的,那么,这些情况就非常适合心理动力学的方式去工作。

这也意味着我会更加关注早年经历对你的影响:它们如何使你形成你对自己的感觉,如何呈现在你的人际关系之中,又会如何进一步地影响你的工作与生活。我们会首先聚焦在你感到最为困扰的问题之上,但是,解决方式并非提出建议,布置作业,而是通过理解这些问题背后的含义,以期对其加以改善。基于成人与儿童青少年项目的双受训背景,我能够与不同年龄段的来访工作,尤其关注早期创伤、性别、跨文化、自尊、身份认同、人际关系与职涯发展的问题,对于 LGBTQ+ 、宗教信仰与多元文化保持开放。

作为一名精神分析流派的咨询师,我接受着国际标准的受训模式3

  • 理论学习:塔维斯托克中心,芝加哥精神分析学院4与国际心理治疗学院5教学体系之中系统学习与文献阅读使我掌握了精神分析的理论,技术,诊断等,以及它们在实践之中的应用。
  • 个人分析:每周数次的高频分析能够帮助我更好地觉察咨询关系之中正在发生的事情,减少我的个人议题给咨询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能够帮助我统整理论与实践之中的内容,内化成为可传递的体验。
  • 持续督导:规律、持续的个别督导与团体督导可以帮助我超越个人心智的局限,更好地理解来访者以及我们之间的动力关系。

在风格上,我以温和、支持为主,但也会根据来访者的情况进行调整。

我希望这些信息能够使你对我有一基本了解,但这一切都不能够替代你的体验,欢迎你实际到与我的咨询之中,感受我的工作方式,并且决定它是否适合你

你只需要…

  1. 有认识自己,探索自己的的好奇心,耐心和改变的动机
  2. 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承担相应的费用。

联系我

个人受训

  • 北京师范大学 心理学(辅修)
  • 英国塔维斯托克中心 精神分析研究(硕士在读)
  • 芝加哥精神分析学院 心理动力学项目(儿童青少年方向)
  • 国际心理治疗研究院 心理动力学项目
  • 高频分析 | 英国精神分析协会 分析师(一周 6 次)
  • 个别督导 | 芝加哥精神分析学院 督导分析师
  • 团体督导 | 芝加哥精神分析学院 导师团

收费标准

  • 500 元 / 50 分钟(一周 1 – 2 次)

联系方式

名片

Reference

  1. Lambert, M. J., & Archer, A. (2006) Research Findings on the Effects of Psychotherapy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DOI: 10.1037/11423-005
  2. Lambert, M. J., & Archer, A. (2006) Research Findings on the Effects of Psychotherapy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DOI: 10.1037/11423-005
  3. 国际标准的受训模式: 在国际上,一名受训严谨的精神分析师需要接受一周 3-5 次的个人分析,同时每周接受 1-2 个一对一的个别督导,同时要浸泡在精神分析的理论学习中,每周阅读理论文本,参加临床实践,唯有这样的训练,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精神分析师。
  4. 芝加哥精神分析学院:建立于 1932 年,其宗旨是提供精神分析理论与实践的训练;通过成员的临床研究与理论探索,促进精神分析的发展;用较低的费用为孩子与成人提供精神分析的治疗。
  5. 国际心理治疗学院: 国际心理治疗学院(International Psychotherapy Institute)是经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批准资助心理学家继续教育的机构,教师和心理治疗领域的专家包括如奥托·科恩伯格(Otto Kernberg)、彼得·福纳吉(Peter Fonagy)、亚历山德拉·莱姆玛(Alessandra Lemma)、特德·雅各布斯(Ted Jacobs)、吉尔·萨夫(Jill S. Scharff)/ 大卫·萨夫(David E. Scharff)夫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