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向来有着许多象征意义:在出生伊始,它就代表着母亲,以及她的喂养。
与食物有关的问题从来不只与食物有关。
「我的胃很饱,我的心很饿。」
如果我们没有办法感受情绪,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使用身体进行表达。无论这种表达是身心疾病,还是饮食障碍。
许多时候,我们并不拥有获得滋养的能力。
譬如嗜辣:我们都清楚的是,「辣」实际上是一种痛觉,在一定程度之外,它并不等同于滋养。但是,「嗜」辣的时候,痛觉好像变成一种必须。因为它是一种强烈的感觉,可以带来一种活着的感受。即使痛苦,也要比死气沉沉好得多。
「在那样一个时期,辣实际上是我唯一能够品尝出来的味道。」
譬如垃圾食品:它们天然带有挑逗,有时可能过于刺激,以致身体会过敏,乃至损伤。这时,进食过程好像本身就成为了一种自我伤害。
譬如暴食:在这样的时候,食物已经完全与滋养并不等同。它更像是一种被发泄到了自己身上的愤怒,或者追求那被填满的感觉,借以对抗空虚。
譬如厌食: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饮食障碍通常发生在成人早期,而这是我们正在走向独立的一个时期。走向独立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我们必须借由厌食使得那个正在成熟的身体停滞下来,这样才能停留在能够正当依赖他人的幼年。
有趣的是,当我们真正把食物作为食物来去摄取的时候,饮食知量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当我们能够从食物之中去获得那种滋养的感受的时候,我们需要的并不很多。
如果我们真的吃得很多,这是因为,「我们吃了很多食物,但却没有获得足够的营养」。
奥格登曾说,「我们需要精神分析,是因为我们不会做梦。」而在饮食这个话题,如果我们意识到它的象征意义,才能再次将其还原到了本初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