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乔晓萌 洛杉矶当代精神分析学院(ICP) 候选精神分析师
- 题图 / Midjourney
- 标签 /
精神分析训练
;申请
;
❝ 转眼升至二年级候选人,根据学院「候选人自治」传统,二年级开始,候选人需要至少选择一个委员会服务;我参与了市场委员会(Marketing Committee),希望在中文领域更多介绍洛杉矶当代精神分析学院(以下简称 ICPLA),这就是本系列的缘起。需要说明的是,这一系列在委员会知情与支持下写作,但只代表个人观点,一切解释以学院官方为准。
又是一年申请季;我的学院申请尚未关闭,这也是我赶写这个系列开篇的原因:如果你动心了,就来和我一起玩吧。像我之前说过的,中国候选人还远远不足,希望有更多咨询师加入胜任为来访者提供精神分析的行列。也有基础项目和周六项目可以参加。
以下笔记写在去年这个时候,现在酌情做了一些增补、修改,最前面还是列一下免责声明,以下信息来自于 2023 年个人收集以及与各个学院的交流,难免疏漏、出错,或与最新情况不符,还请各位读者自行判断;另外,本文长达近 8000 字,或可收藏之后慢读:
历经三个月,和数十家分析学院沟通了上百封邮件,参加了若干场 Open House 与竟然上了二位数的面试,拿到了数份 offer;研究了每个学院的手册,要求细则与课程设置,甚至早期 reading,面对一些不确定性,最后我还是打算选择 ICAPLA 作为我的精神分析训练学院,以及我最终的精神分析之家。
其中,首先,最为主要的原因在于,它更接近于我的气质与精神分析身份认同:ICPLA 成立之初即是对于传统精神分析的反叛,它的名称也说明了这一点,学派立足于自体、主体间、关系以及神经科学;在规则上同样不墨守陈规,大胆革新。我和我自己的分析师说,「选择 ICPLA 是因为我想要选择精神分析的未来」。
其次,我的精神分析流派受训开始于国际心理治疗学院(以下简称 IPI),精进于芝加哥精神分析学院(以下简称 CPI),且在英国塔维斯托克中心攻读硕士项目,至今已有 4 年,我强烈感到自己对于分析训练的需求更加高阶,需要在垂直方向上的深入,水平方向上的广博,以及自由探索更有兴趣的方向;纵有诸多不舍,我也很愿意保持开放,接触另外一家风格截然不同的学院。我的申请过程之中,Dear Candidate 一书常伴左右,为我的精神分析认同与项目选择提供许多帮助,Kernberg 在其中建议道,「如有可能,到一所与你自己的学院完全不同的学院去做访问学生」——这一金玉良言也给了我很多启发。鉴于美国学院开放的转学政策,或许以后我也有可能再去另外一所学院去做 Senior Candidate:未来的事,谁知道呢?
或也正是因为先后就读英、美不同学院,有了做一名精神分析的世界公民的独特体验,了知不同项目或可大相径庭,更加希望寻求一个适合自己的精神分析之家,我经历了或许并不通常的精神分析项目申请过程,不过,回过头看,我也以为这是 2023 年我所接受过的最好的精神分析教育——与不同学院的深入沟通,与美国候选人们的交流,一定程度上地打破了我对于精神分析的理想化,没有大一统,没有正确答案,但也恰是因为如此,我曾多次提到过的 Erika 的教导「找到自己的声音」才变得更加重要,而这本身也是 ICPLA 秉持的教育理念。
现在,我很愿意把这一过程分享出来,因为我当前脚下的路也得益于前辈们曾经的分享,正如宋钻豪老师曾在怀特学院分享之中说:
❝ 我很感谢这串脚印,因为它们,我避免了很多未知的危险。
比起一篇申请攻略,我更愿本文能够帮助诸位自省踏上精神分析之路的动力,看到越来越多的选择,并且在选择之中找到自己的力量与主体性——正如我在这个过程之中获得的一样。
一些资源
前辈们的精神分析训练申请分享:
- 宋钻豪:美国精神分析师认证培训简要介绍
- 陈智瑶:如何申请芝加哥精神分析学院精神分析项目
- 孙平:关于出国学习精神分析的几个问题——以及洛杉矶精神分析的独特个性
- Dear Candidate 心理猫近期译出节选,但还是推荐阅读原书,尤其当你并不清楚自己是否要读分析项目的时候。
精神分析训练是什么
因为来访者的信息差,之前曾做过一张图解精神分析流派咨询师简历,放在这里也正合适。

精神分析训练(psychoanalytic training),是一项精神分析师认证培训。对于并不熟悉精神分析的圈外人士,我通常将其解释为精神分析领域的博士项目:硕士或者同等学力的申请条件,四年打底、上不封顶的培训时长,理论课程+训练分析+个案督导的培训强度(一些项目或还要求论文写作,但并非当前精神分析培训所必需),甚至包括候选人这一称谓,其实都引自博士项目。实际上,包括 ICPLA 在内的一些学院此前毕业生可以获得 Psy. D 博士学位,直到近年才被取消。
申请动机
这是经济、时间、精力,但更重要的是情感上的巨大投入,对于自己诚实是必要的;或也是许多学院的面试与录取环节更像考察决心与劝退的原因之一。芝加哥精神分析学院(CPI)至今流传曾经九轮面试的传说。前辈分享之中,也常说「分析训练更是为爱发电」,几乎需要信仰支撑。(见前文引用陈智瑶,孙平)
分析训练并不「必要」,即使不曾接受分析训练,还是一样可以去做一个有胜任力的治疗师;从外在结果上来看,分析训练只是增加「与来访者以更高频次进行精神分析」这一可能。而考虑到精神分析实在不是一个多么广阔的市场,分析训练付出又相当巨大,——收到国际精神分析训练学院(以下简称 IIPT)录取信,全是一条条列出的承诺、责任义务,朋友笑说:倒不如叫做收据与卖身契好了!——它的实际性价比也是极低的。
分析训练一直都有高退学率:低我一届的 CPI 动力项目因为人数不足而与我们同级上课,我去和督导吐槽「竟然会人数不足」,督导笑我少见多怪,分析项目从来都人数不足,他当年也是和高年级学生一起上课。IIPT 上一届还是 2020 年,最终留到毕业的只有 3 人。离我最近的我的 ICPLA 同级,入学之前还有 8 人,上课两个月后,就只剩下 5 个人了。劝退效果真是超群。
但是何以如此?
IIPT 暑期阅读包括一些与之有关的讨论:进入分析训练,当然与提高临床水平,更好工作有关,或也与自恋追求有关,但是,说到底,精神分析训练关乎更加深入了解自己,进入更加亲密的关系。而这也是它令人在情感上害怕的一个原因。
其他地区的分析师训练
因为下面谈到的原因,本文将集中于讨论美国精神分析师认证训练。在此之前,我们聊聊为什么会如此。
中国
IPA 中国学组[1]是 IPA 在中国的代表机构,负责在中国推广精神分析理论和实践,2021 年正式成立,是中国精神分析史上里程碑事件。目前同样培训候选人。这当然是华人精神分析受训的第一选择,只是目前规模还有限,所以培训人数与受训需求之间还有一些距离。这也是以下其他选择的由来。
英国
读过塔维笔记系列的读者或可知道我对于英国精神分析培训体系(囿于当时了解有限,此文并不全面,但可大致参考)的态度:英国精神分析体系是一个闭环,绝大多数培训(包括 Tavistock 在内)只有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而非精神分析,毕业之后资质也是精神分析性心理治疗师(Psychoanalytic Psychotherapist)而非精神分析师(Psychoanalyst)。由于这一体系与国际标准并不接轨,即使训练强度或也可达一周三次,但却难以与美国心理动力学治疗进行区分。目前英国获得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认可机构,颁发精神分析师认证只有英国精神分析协会(British Psychoanalytic Association,BPA)、英国精神分析学会(British Psychoanalytic Society,BPS - 英国精神分析学院也是这家)两家,而这两个机构均不提供学生签证,迄今为止也没有远程培训的计划;因此,除了非常特殊的情况,中国学生在英国进行以精神分析师认证为目标的精神分析训练是非常困难的。
即使我向来认为这个无聊的区分是精神分析的另外一项政治运动,而与学术、临床无关,不同培训体系只是各有千秋,而无优劣之分,但这一限制也不可避免地还是事实。
因此,我也可以再次回答被反复问及的一个问题:
❝ 为什么不在 Tavistock 继续受训?
除了我之前提过的理论流派的分歧,高昂的受训费用与漫长的训练周期之外,我已在 CPI 接受过与英国精神分析性治疗要求相当的培训,Tavistock 并没有我想要寻求的更加高阶的精神分析师训练。
其他国家
除了英、美之外,加拿大、澳洲等国同样提供精神分析训练,我观察到澳洲同样也有中国候选人;我目前查找资料来看,它们似乎少有提供远程训练的分析学院,且分析学院数目也要远少于美国。洛杉矶当代精神分析学院(以下简称 ICPLA)由于历史原因而有不少澳大利亚候选人,也是一件有趣的事。
欧洲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是超越了我的了解范围;意大利一候选人发起了一个 WhatsApp 小组 Candidate World,其中汇集了诸多国家与地区的候选人。希望未来也有同行可以补充其他地区相关资料。
美国学院
在美国,精神分析培训任务绝大多数由精神分析学院承担,其中部分学院从属美国精神分析协会(APsaA[2]),部分从属国际精神分析协会(IPA[3]),也有同时从属两家。除了少数个例之外(如纽约大学[4]精神分析项目同时提供博士后项目,哥伦比亚大学[5]精神分析项目为其他博士候选人提供精神分析额外支持,波士顿精神分析研究生院[6]提供多种学历教育),精神分析学院提供的培训属于继续教育,而非学位教育。且大多数遵循心理动力学(精神分析性治疗)项目、精神分析项目的培养路线,不同学院根据自己特色搭配成人、儿童青少年方向,婚姻、家庭治疗或者研究、学者项目等。
联络美国学院的方法其实非常简单:打开 APsaA 页面,可以找到机构认证的培训学院,依次打开各个学院网站,即可获知学院相关信息。
另有 IPA 认证的美国分析学院目录,它与 APsaA 目录略有出入,也就是说,有的学院在 IPA 目录之中,但不在 APsaA 目录之中,有的相反。二者收录规则与培训模式略有差异。但因为 APsaA 学院已经统一作为一个集体得到 IPA 认证,也就是说,所有 APsaA 学院在事实上已经得到 IPA 认证,所以二者区别不大。
除了 APsaA 之外,美国精神分析学院还有很多,其中多数可能隶属 APA Division 39,属于美国医生之外是否可以受训成为精神分析师的历史遗留问题;另也有学院因为不认同 APsaA 理念而主动选择成为独立学院;或因一些教学理念分歧而在 APsaA 之外(如 IIPT 因为远程培训而在 2020 年才加入 APsaA);或者新近成立的学院可能要花费一些时间才能得到 APsaA 与 IPA 认证。
一个更加详细的美国精神分析学院目录可见这里[7]。
对我个人来说,精神分析的种种认证都更像是一个圈地自嗨的政治问题,也是精神分析之中我最厌恶的一个部分;一定程度的严格与标准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尤其在当下精神分析不再强劲的状态,这更像是旧日贵族毫无必要的高傲,以及精神分析之中的父权制,与之相比,精神分析更需要的是「不拘一格降人才」。
我们也的确看到,许多学院都对此做出了自己的回应,以及一定程度的反叛,包括我们当前的学习机会,其实都是这种反叛的结果。从我这次与各个学院联络的感觉来看,越是年轻,越是在系统之外的学院越是灵活、有活力,且与当下接轨,我个人其实是更加愿意在这样一些学院之中受训的。
关于学院流派的传说
我在塔维笔记里常常谈论学院之间的不同,或也可能造成一个误解,也就是学院之间差异果然极大,以致完全不同。英美差异固然如此,但美国学院教学还是统一大过区分,而况,受训期间,原本就要做一个全面认识,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声音;否则就算批判,又何从谈起?倘若一个学院当真只有一种声音,反而是非常危险的事了。比如,ICPLA 作为一个当代学院,我在面试时和面试官大聊学院的 anti-Kleinian 传统,但实际上受到洛杉矶本地影响,还是有不少 Bionion,Kleinian 甚至也有 Freudian——上课时,老师就说「我知道你们来到 ICPLA 你们都喜欢 Ferenczi,但我偏偏要说说他的坏话。」这也是我所学习到的「多元才是当代。」
远程培训的可能
传统上,美国精神分析学院需要本地(具体到州)执照,且只为本地分析师提供受训,这与美国执照各州不同有关(经常听到美国同事讲起因为病人搬家、升学到其他州所以只能停止治疗并且转介的故事),现在许多学院也还是沿袭这样的做法。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中国咨询师接受分析训练的难度就变得很高了。
线下学习是一种可能,但是,还是面临同样问题(需要当地执照),而且,如果学院放开政策,允许非本地咨询师进入学习,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因为分析学院并非提供学位教育,通常也不提供学生签证,只有少数学院提供,比如宋钻豪老师曾经就读并且介绍过的怀特学院。另外,线下学习当然费用更高,因为包含当地生活费用,但是,分析项目的受训主要部分是个案,研讨会并不算多,除非目的是为了过去当地进行地面分析,否则其实并无太大必要。
不过,美国对于新鲜事物的拥抱程度还是较高,且各个学院风格不同,相对于更加保守的学院,更有创新精神或者更加年轻的学院或也愿意尝试新的方式,加上疫情之后的全球变化,目前还是有数家学院放开对于当地执照的要求,并且提供远程学习的选项;而且趋势也是越来越多的学院将会开放远程训练。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国约有百人的候选精神分析师群体也多来自这个方式。
提供远程培训的学院
确认远程培训的方法类似:进入学院网站,就可看到当前是否提供远程培训 Distance Learning;不过,少数学院(如 NCP)即使提供远程培训,但是隐藏很深,在教学文件之中,需要结合目前候选人受训信息获知,另一些学院(如 PANY)即使表明提供远程培训,但是目前已经取消,需要申请之前给学院发送邮件进行确认。
当前 APsaA 认证的提供远程学习机会的精神分析学院有:
- 芝加哥精神分析学院 CPI:CPI 是美国第二家精神分析学院,也是最早提供远程学习的学院之一,由此也是远程学习最为成熟,中国学生数目众多,对于远程学习匹配程度最好(比如针对中国时间的调整)的一家学院。当然,以上特点是优势还是劣势,其实因人而异。除此之外,CPI 课程设置非常出色,训练要求也颇为严苛,随着疫情退散,线上控制个案的政策也开始收紧,这也是申请需要考虑的一些因素。
- 国际精神分析训练学院 IIPT[8]:国际心理治疗学院 IPI 的精神分析训练子学院。学院本身以客体关系为特色,在我观察之中,受到英国传统影响很大,特色内容包括婴儿观察,团体情感模式等。此前的分析项目要求每年至少亲赴美国若干次进行学习,在 2023 年调整为完全可以远程学习,我认为这与它和简单心理的合作,对于中国的了解,以及创新精神密不可分。虽然隶属更加广泛的心理治疗团体,而非严格的精神分析社群,学院要求同样非常严格,具有教育机构的服务精神。因为老师、督导数目有限,这一项目每 2 - 4 年招收一届,下一届如无意外在 2027 年,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长期关注。
- 美国精神分析学院 AIP:AIP 在国内有直属机构,可以直接与负责人联系,也是与中国联系非常紧密的一家学院;或也与中国联系紧密有关,上次整理候选人转介名单也发现几乎是中国候选人最多的一家学院。动力项目似乎为中国专门开设单独项目,但分析项目还是与美国同学一起上课。
- 新精神分析中心 NCP[9]:NCP 提供远程学习的选项,目前也有中国候选人在此就读,不过我的了解范围内 NCP 的其他要求颇为劝退,比如,训练分析要求必须更换为学院自己的训练分析师(或许目前有所松动和更改,具体需与学院确认),且价格高昂 100 - 150 刀;个人认为这种更加严苛的要求与学院对于自己传统的骄傲有关。
- 洛杉矶当代精神分析学院 ICPLA[10]:Stolorow 等人创立,是一家成立较新的学院,以自体、关系、主体间为特色,2023 年开始提供远程学习选项,目前中国学生非常有限,但有美籍华人,学院也很重视多样性,邮件时不时有机翻中文版本,排课也会考虑到中秋假期。
- 圣路易斯精神分析学院 STLPI[11]:与 NCP 类似,也是必须使用学院自己的训练分析师。
- 当代弗洛伊德学院 CFS[12]:去年开始有中国候选人,具体可见陈川老师的这篇采访。
- 辛辛那提精神分析学院 Cinti[13]:有中国候选人刘斌在此受训。
IPA 认证学院之中,我看到注明提供远程选择的有北加州精神分析学院 PINC[14],或许以混合模式完成,也就是需要每年亲赴美国数次,我也没有仔细询问训练分析是否需要以地面形式完成的细节。——混合模式也是一些学院提供的选择,比如前面提到的怀特学院,需要至少第一年以地面形式完成培训,IPI 以及其他一些学院要求每年亲赴美国数次参加研讨会等。
如果你考虑独立学院,目前提供远程培训也不少,试举两例:
- 芝加哥精神分析中心 CCP[15]:芝加哥另一所精神分析学院,但与 CPI 气质完全不同,小而灵活,邀请世界各地学者进行讲学。
- 精神分析主体性研究学院 IPSS[16]:其实与我所在的 ICPLA 血脉相当,创始人类似,学派类似,老师也有互相重叠的部分。
申请
本文以信息介绍为主,具体申请步骤只是简单的信息收集与交流联络,如果你已经准备好要读分析项目,我想这一定难不倒你。大体说来,和美国其他项目类似,包含个人陈述、推荐信、过往成绩单与翻译;面试轮数各个学院不同:以我所在的 ICPLA 为例,共计 4 轮面试,其中 1 轮为临床面试。
可说的反而是,近年来,我已经友情陪跑一些申请,观察到的是,申请本身就会极大促进退行(训练也是如此),被放在一个被评判、被审视的位置,容易滋生脆弱和其他原始情绪。加之分析训练在象征意义上又含义深远,并且常常关涉到自己的分析,虽然申请在事务上并不复杂,但很多人在情感上都如渡劫一般——当然也会有相应成长就是了。
——所以,也多说一句,如果大家尚且没有开始分析,又打算后面申请分析项目,还是找到心仪学院的训练分析师来做最为可靠。
分析师豁免政策
因为训练分析是分析项目的重要组成,对于训练分析师的选择、要求也是申请时很多人都会关心的部分,尤其是许多人已经身处一个分析之中,不想要因为分析训练而更换分析师。
在 APsaA、IPA 规则之下,美国学院的通常要求是由训练分析师担任候选人的分析师,督导分析师担任候选人的督导。训练分析师的申请规则各个学院有些许不同。
不过,目前,就培训体系的开放性而言,与远程培训相伴的是分析师豁免政策(training analyst waiver)。在这一点上,和前面所说的类似,不同学院有不同政策。有的学院非常严格,要求必须使用自己学院的训练分析师;有的学院并未在网站上对此进行说明,但实际上有类似政策(比如 CPI,ICPLA),有的学院则直接在申请环节之中非常详细地阐明了豁免政策。它们也是目前我在撰写这一小节的依据。
一些学院会认证其他学院或者同等程度的训练分析师。所谓豁免是指如果候选人已有一个正在进行的分析,但分析师并非自己学院的训练分析师,这种情况下,学院通过一系列程序同样承认这一分析为训练分析。
根据 CPI、BPSI 与 NYPSI 等学院的文件,这一过程通常需要在入学之前完成,要求当前分析至少以一周 3 次的频率进行一年以上,且需要在训练过程之中逐步增加至一周 4 次,同时要求分析师在认证学院毕业至少 5 年,对于分析师个人执业之中的高频精神分析经验也有一定要求;有时还需要一些面试流程。
根据不同学院,这一过程可能简单,或者繁琐:以我所在的 ICPLA 和我分析师的申请为例,因为我的分析师是英国人,不在美国学院, ICPLA 流程是:1)首先申请成为 ICPLA 会员;2)再申请成为 ICPLA 训练督导分析师(TSA)——而这一申请的前提是已经成为原有机构的训练分析师,否则可能需要提交案例等其他步骤。
没有准备好申请分析项目,你还可以做些什么
美国分析学院或者分析协会大多都有自己的订阅邮件,这是获取学院信息的最佳途径:通常,每个学院或者协会都有免费或者收费的讲座(即使收费,通常也有学生或者折扣价),或者其他可以参与的各类活动。甚至一些学院,如 Saint Louis 精神分析训练的课程同样面对公众开放,单独申请选课即可,不得不说是一项重大福利。如果有新的项目可以申请,学院大多也会通过这一方式通知。
除了分析训练之外,许多学院也会提供包括基础项目、动力项目或者其他更为多元的项目,其中许多目前也可以远程受训;比如,AIP 原本就有中国代理,CPI 动力项目有我和我的同学们,IPI 动力项目同样有一批我曾经的同学正在受训或已经毕业,除了动力项目之外,IPI 还提供客体关系、婴儿观察、督导训练等,怀特的 IPPP 也有一些中国就读学生与毕业生,当代弗洛伊德学院,辛辛那提学院等都是如此,ICPLA 也提供基础项目与周六项目。
英国方面,就像之前塔维笔记之中提及过的那样,Tavistock 本身也有几个远程项目,BPS 也有一些线上课程可以了解。同样可以订阅邮件及时获知讲座信息。
与英文、能力相比,动机其实更加重要,如果你有足够的决心,任何问题其实都是可以解决的。除了资源本身的价值之外,更重要的是,这些接触可以让你深入了解学院社群,获得对于学院风格的一手直观感受;并且能够了解当前精神分析领域之中前沿与热门话题。了解更多信息之后,你当然也可以更好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这些本身就是一种对于分析训练的良好准备了。
最后的话
所有精神分析受训说到底不过一场玩耍,那么就祝大家玩得开心吧。
Reference
[1] IPA 中国学组: https://ipawh.cn/
[2] APsaA: https://apsa.org/
[3] IPA: https://www.ipa.world/
[4] 纽约大学: https://as.nyu.edu/departments/postdocpsychoanalytic.html
[5] 哥伦比亚大学: https://www.psychoanalysis.columbia.edu/
[6] 波士顿精神分析研究生院: https://bgsp.edu/
[7] 这里: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sychoanalytic_institutes_and_societies_in_the_United_States
[8] 国际精神分析训练学院 IIPT: https://theipi.org/clinical-training/psychoanalytic-training-iipt/
[9] 新精神分析中心 NCP: https://www.n-c-p.org/index.html
[10] 洛杉矶当代精神分析学院 ICPLA: https://www.n-c-p.org/index.html
[11] 圣路易斯精神分析学院 STLPI: https://contemporaryfreudiansociety.org/
[12] 当代弗洛伊德学院 CFS: https://contemporaryfreudiansociety.org/
[13] 辛辛那提精神分析学院 Cinti: https://contemporaryfreudiansociety.org/
[14] 北加州精神分析学院 PINC: https://pincsf.org/
[15] 芝加哥精神分析中心 CCP: https://www.ccpsa.org/
[16] 精神分析主体性研究学院 IPSS: https://ipssny.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