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笔记|Emotional Barriers in the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 of Young Children

  • 题目:Emotional Barriers in the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 of Young Children
  • 作者:Berta Bornstein
  • 年份:1948 年
  • 标签:#儿童

儿童精神分析的困难:不能观察分析原则;不能言语化问题;活在现在与近未来,不能一致评估过去;缺乏获得精神分析帮助需要的洞见;不能发展出来牢固的移情神经症。

除此之外,儿童分析对于绝大多数父母来说是一种自恋损伤;分析师接管权威超我,侵入家庭;重复俄狄浦斯冲突,同时认同自己的父母,以及作为孩子的自己(无意识之中,孩子代表父母自己的父母)。

对于父母的工作,不应超出支持性治疗,以及讨论动力。而分析师常常感到治疗父母的动力,即使父母并非他的工作对象,这是许多儿童分析工作停止的原因。这一动力需要觉察。分析师必须意识到自己的局限。

选择儿童分析工作的动力需要在个人分析之中讨论,即使如此,儿童分析仍会激发出来未被分析的情感。其中之一是对于儿童的恐惧:不可预测,高情感浓度,自恋,更加接近潜意识,对于父母与社会来说都是威胁。利他主义之外,分析师必须意识到俄狄浦斯犯罪的威胁,包括更少建议儿童进入分析。

儿童治疗失败对于分析师来说是更大的自恋损伤,儿童分析之中分析师通常更早感到愧疚。作为对此的抵抗,分析师可能更加容易对于自己感到满意。

儿童分析揭示更加深层、原始的精神病理,甚至尚未进入前语言期,需要不断进行重建工作。我们容易忽略儿童人格的复杂。儿童尚在持续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难以评估模式;我们容易进入强调或者忽略变化的两极,或者过于担忧孩子的未来发展。需要详尽的发展心理学知识。

更加容易偏离观察位置,出现付诸行动。需要警惕退行的危险。儿童付诸行动与神经症成人完全不同,将会激发不同的反移情,包括数量与质量。

文献笔记|Unity of Analysi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Analysis of Children and Grown-UPS

  • 题目:Unity of Analysi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Analysis of Children and Grown-UPS
  • 作者:Antonino Ferro;  Roberto Basile
  • 年份:2016 年
  • 链接:www.pep-web.org
  • 标签:#儿童

我们越是将分析视为分析师和具有变革潜力的病人之间此时此地的互动,年龄相关的差异就越模糊,特定分析关系的特异性就变得越重要。每个成人病人之中,我们都会遇到他们的婴儿与青少年,也会遇到自己的婴儿与青少年。

看待病人叙述的不同方式:现实,内在,关系。

形式上,我们可以将儿童的游戏翻译成为成人的梦。

解释:当我提出解释时,我并不关心病人的年龄,而是关心病人的接受能力,这从他对我的解释干预的反应中可以看出。

反移情:和儿童一起工作是非常累人的,即使在身体层面上也是如此。儿童带着身体和感官的全面冲击来到诊室,他背负着家人痛苦的全部重量。与儿童一起工作时,你会变得肮脏,你会被感染。

设置: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父母的态度变得越来越灵活和包容。我尽量保持建设性,不拒绝会面请求,并尽可能将父母视为盟友(尽管他们可能会无意识地破坏我的工作)。将场的概念扩展到儿童与青少年的整个分析情境。

叙事:儿童精神分析的场景往往是奇幻的,充满了动物、女巫和食人魔,而青少年的场景通常更现实。然而,我相信这些都是表面差异,它们具有潜在的基本相似性。我相信话语可能会改变,但故事不会。

文献笔记|On Adult Empathy with Children

  • 题目:On Adult Empathy with Children
  • 作者:Christine Olden
  • 年份:1953 年
  • 标签:#儿童
  • 链接:pep-web.org

成人对于学龄前儿童,或者潜伏期早期的儿童很难抱有真正的共情,原因之一在于两代人自我结构的巨大差异,儿童的自我尚在不断变化之中,缺乏现实原则的控制,再者,成人神经症已经固定,儿童神经症则可能以过渡形式出现,不断变化。

共情是一个自我过程,主体暂时放弃自我,靠近客体,再重回自身(用 Ferenczi 的话来说,这是一个「震荡」过程),共情儿童,则需退行与发展之间摆动。即使共情成人也需退行,但是,这是基于病人历史,而在儿童之中,这种历史尚不存在。

共情需要触及防御之后的真实感受,但是,孩子对于这一真实感受可能并未做好准备迎接,由此构成一种侵入。

如果过于共情初级过程,没有现实原则取代快乐原则,那么,这种共情也就过于原始,缺乏教育意义。

或者出于成人对于自恋满足而产生的共情,缺乏真正理解。

只有修通早期经历,才能接受孩子的原始行为,真正共情,而不施以攻击与偏执恐惧。

文献笔记|Child Development

  • 题目:Child Development 4th Edition
  • 作者:Davies
  • 章节:Ch2 on Brain Development
  • 年份:2020 年
  • 标签:#儿童
  • 经验决定大脑自底向上的发育。
  • 依恋关系是婴儿出生第一年最为重要的环境,包括情感,接触与目光。
  • 镜像神经元。
  • 父母对于大脑发育的影响:刺激,是否做好准备接受刺激。
  • 负面影响:基因疾病,中央神经系统感染,产前酒精暴露,营养不足,早产。
  • 压力,创伤与大脑发育
    • 压力反应系统
    • HPA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 早期忽略与创伤效果类似,PTSD
    • 过于应激,即使压力不大,由此造成自我调节,认知功能发展受损
    • 对于显性、隐性记忆的影响
    • 解离
    • 对于长期剥夺儿童的研究:依恋,自主调节功能

文献笔记|The Efficacy of Psychoanalysis for Children: Prediction of Outcome in a Developmental Context

Meta Data

  • 题目:The Efficacy of Psychoanalysis for Children: Prediction of Outcome in a Developmental Context
  • 作者:Mary Target; Peter Fonagy
  • 年份:1994 年
  • 标签:实证研究;效果;儿童

想法

摘要

来自安娜·弗洛伊德中心的研究报告。

结果:12 岁以下的儿童在高频分析(一周 4 – 5 次)之中的获益高于心理动力学治疗(一周 1 – 2 次),青少年则没有类似结论。特定诊断类别,年龄,结果之间互有交叉。对于 3 个不同年龄组别,治疗结果预测标准并不一致,可见发展视角的重要性。

结论:心理动力学治疗之中,年纪更小是一个优势,也是极大影响这一治疗结果的发展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