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笔记|Further Considerations on the Function of the Skin in Early Object Relations: Findings from Infant Observation Integrated into Child and Adult Analysis

  • 题目:Further Considerations on the Function of the Skin in Early Object Relations: Findings from Infant Observation Integrated into Child and Adult Analysis
  • 作者:Esther Bick
  • 标签:次级皮肤;黏附式认同
  • 摘录:方琳

摘要

最初的时候,人们感觉到人格的各个部分没有固定的约束力,除非被动的结合在一起,不然就会崩溃,这和体验到身体被皮肤结合在一起没有区别。如果这种容纳功能有发展缺陷,比如在母亲照料中的如身体接触或声音的特殊合作方式,“次级皮肤”可能会出现。另外对于人格发展的结果的简要阐述,主要涉及了自我力量、假性独立和解体的倾向。

案例

案列中一个三岁半的孩子Mary,因为全身发育迟缓来做分析。母亲难产继而变为剖腹产。第一个星期,她咬住乳头几乎不放,第二个星期母亲失去了很多奶水。随后她总是迫不及待要吃奶,但却不怎么吸。四个半月她得了湿疹,夜间抓挠自己的皮肤到几乎流血,母亲在分析中她粘在椅子上,抓住门把手,重复不耐烦的情绪。她撕碎材料(就像把皮肤挠出血,如同分离),并且和分析师重复扔球。在投射性认同之外,分析师开始思考一种“鹦鹉学舌”的认同——黏附式认同(adhesive identification)。

在督导六岁半的Sonia案例,分析师认识到摆脱黏附式认同的困难。这是一个具体母性移情的敏感男孩。他是三个孩子最小一个,他的妈妈同样经历长时间的分娩,他因水痘有过抽搐,因为视网膜癌摘除一只眼睛,他幻想有一个双胞胎兄弟,他总是跑向校长、保育员或者一个特别的男孩,在分析师看来,这些似乎都是他对于父亲形象的粘附。他有一些仪式化的动作,环墙仪式、侧手翻和仪式化的跳绳游戏,分析师认为这是通过肌肉进行积极的自我容纳——次级皮肤形态。

粘附性认同用来防御死胡同,将粘附性认同和死胡同放在一个维度,才发现与其他被害妄想的区别。

在另外两个成人女性的案例中,可以看到粘附性关系在客体的表面是二维的,每一个分离和不连续都是未知的第三维,是坠入太空的。这可以带回母婴互动的经验,看到可能思维困难起源,例如,母亲的抑郁症。

在婴儿观察下,观察员直观的看到,婴儿的主要恐惧是会摔成碎片或液化

观察其他的婴儿,当婴儿不在母亲的怀里,婴儿会用别的方式和母亲粘在一起,他会专注于连续的感官刺激,比如灯光或像洗衣机发出的连续的声音。抓住它,无论用眼睛还是耳朵,像吸住乳头一样。

母亲身体的朝向对于婴儿能够抓住物体并且探索它们很重要。这种能力是建立在于母亲的抓住、粘附性接触的原始关系上。

自我力量、二维性、粘附性认同和次级皮肤的形成问题在潜意识中根深蒂固,早在前语言期就有了根源。加上所经历的死胡同、坠落太空、液化等灾难性焦虑,将无法在移情中进行分析,除非有分析设置和技术的极其稳定。

粘附性(倾向于用眼睛、耳朵以及皮肤对皮肤的粘附)另一个特点是一种被动性,一种观察者而不是参与者的态度。

讨论和总结:

婴儿身体自我最原始的结合过程,是由家庭中的母亲和孩子共同塑造的,以展示投射、内射、分裂和理想化操纵所必需的步骤。

人格的早期容纳的缺陷可能是毁灭性和明显的,也可能是微妙和隐蔽的。当次级皮肤形态是性格的显著特征时,可能会被掩盖,在压力下崩溃,暴露出有缺陷的人格。在分析中,需要一个缓慢的,稳定的过程,每一步都需要长时间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