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笔记|The Alchemy of Love: Transmutation of the Elements in Adolescents and Young Adults

Meta Data

想法

摘要

  • John Alan Lee:世界文学之中,爱的六个类型:色情(包括理想化),痴迷,游戏(防御),慈悲,利他,务实。
  • 青春期的爱
    • 力比多(色情,自恋)平衡投注的不同组合——色情,镜映,理想化,依赖关系;无法坠入爱河,「关系」用于纠正自恋平衡缺陷 VS 深深坠入爱河,自恋脆弱(Arnold Goldberg)。
    • 爱情失败 = 自我贬抑,自尊丧失,自恋枯竭,尤其在单相思之中。
    • 互相镜映 VS 单方面的理想化。
    • 性:镜映,自恋需求;融合幻想;身体满足。
    • 融合幻想与渴望。
    • 可视化的镜像功能作为客体关联之中的发展。

爱与精神分析|尊重他人的主体性

接续上文:避免陷入施受虐关系的一个要诀就是,离开他人为自己设定好的位置,同时,不把他人固定在自己的无意识幻想之中。但是,实践之中,何其困难。强迫性重复的力量过于强大,以致我们总能把爱人变作仇人。

如果说,理想化是一切感情的起点,那么,我们仍可追问:只是要停留在此,还是能够追寻更加超越的目标。

理想化代表一种渴望修复的幻想,但是,恰因如此,它的满足很有可能就是投射性认同,并且由此将彼此固定在一段施受虐关系之中。

反过来说,理想化破灭并不一定是我们通常认为的「失去」,反而是不断重新发现对方的「获得」,是一段真实关系的开始,而只有新的经验才有可能带来真正意义上的修复。

爱让我们在反复磨砺中体验到某种基本经验,这种经验即差异,从而让我们以差异的观点来体验世界。

阿兰·巴迪欧《爱的多重奏》

接纳新的经验是困难的,就像逃离原生家庭是困难的,而另一个人的主体性带来的失控也令人恐惧。

但是,无意识之中,时间永不流逝。只有拥抱变化,我们才是真正在活着。

爱与精神分析|世间确有双全法

有关两难困境的表达总是动人。不过,即使并非那么极端的情境(俄狄浦斯,「世间安得双全法」,爱上我的分析师),我们在关系之中,也会不断遭遇欲望不能满足,或者至少不能立刻满足的痛苦。但是,放弃并不总是意味失去:

如果我们知道,暂时切断联系,能够为对方腾出思考空间,那么,压抑思念本身也就成了一种爱的表达。此时的放弃更像是一种「获得」。

尽管如此,自我牺牲也绝不是爱,而是 self-defeating;以上例子之中,将欲望的不能满足变为获得的,是两人共筑的主体间场,安全、互信,彼此感激,互相成就是其前提。而非因为恐惧失去,由爱生怨的被迫付出。

更为极端的情境之中,则有更加宏高的信念带来的「获得」,无论是 Atypical 之中的那句「我需要她作为我的治疗师」,还是一行禅师所说的「将佛法转化为现实的强烈愿望」

反之,如果没有如此「获得」,任何不被满足的欲望都会变为不可言说的怨恨,任何与之相关的表达都会变为「伪善」。最终,关系将不得不变作一场难堪计算。(《卧虎藏龙》又是如何呢?)

需要说明的是,「获得」甚至并不完全与对方相关:当然,互信本身是非常重要的,但在此之上,「获得」可能更与它们相关:深沉自尊,坦诚沟通,爱的勇气。……

承认并且面对欲望,乃至公开言说,本身就能一定程度地消解只能「付诸行动」的诱惑。——世间并不总是没有双全法。

爱与精神分析|亲密关系总是激活原始创伤

爱的发生具有相当的偶然性,但其发展模式却从来有迹可循。亲密关系的困难之一在于,总是引发退行,激活原始创伤,而我们并没有一个好的设置,或者沟通机制涵容这个部分。婚姻不是一个好的设置,这是因为它更是符合现代社会的一个制度,而与人性无关。当下流行的对于恋爱的种种想象,也只不过是受到社会价值,或者流行文化裹挟的产物。

抛开利益考量,游戏人间,爱本身是一件单纯、美好的事情。坠入爱河的反应大同小异:希望靠近对方,了解对方,表达自我,获得接纳;希望爱能天长地久,甚至历久弥坚;希望这个过程之中,我们都好好的,并且越来越好。

但是,由于原始创伤的激活,内在总有种种噪音,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最终落得彼此伤害。

自我暴露总是带来不被接纳的风险,渴望依靠却也不能肯定对方一直会在,对于稳定的渴望与可能失控的焦虑不相上下,过度付出又会担心满盘皆输。一言蔽之,缺乏「安全感」。

或许正是因为大家都没什么安全感,这个社会才发展出来那么多工于心计的恋爱秘籍,从 PUA 到挽回策略,不一而足。如果关系也能像数学题一样可以套用公式,那可就太好了。但如果你连自己都控制不了——想要减肥却又吃了夜宵——怎么可能控制得了另一个人呢?

说白了,信任他人,建立关系,需要我们袒露最为脆弱的部分,本身就是一件风险极高的事情;如若不然,我们也就不用动用那么多防御机制抵御对于关系的渴望。在爱情之中受到伤害,为了爱情而心碎,这并不丢脸。

话虽如此,对方也是和你一样脆弱的人,在绝大多数情况之下,他也与你一样抱有单纯美好的愿望,以及赌上一把的不安。

所以,如果真的有什么最优策略,那大概也不过是,理解、并且安抚自己的不安,同时,在对方如此的时候,don’t take it personally——他也不过在你所不了解的暗夜里独自战斗而已。

毕竟,就算这件事情这样困难,人类还是前仆后继地不断尝试。毕竟,这是心理咨询之外最好的「第二次机会」。毕竟,安然享受亲密,而不避担心侵入、拒绝,这是一件太好的事。对于那些有着早期创伤的人来说,这可能就是存在的意义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