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作为一个选题散漫的公号,何苦开心虽然保持日更频率,但却在这一周内接连错失了「世界双相障碍日」、「张国荣忌日」与「世界自闭症日」等多个临床心理领域的「热点」话题。

不过它们当然都是值得不断被讨论的

看看今天能不能将之一并补回来。

双相情感障碍

3 月 30 日,是著名画家梵高的生日。梵高死后,由科学家推断,很有可能他最后是罹患了双相障碍,所以就把这一天作为世界双相障碍日

有时讲了太多知识,人的部分就被模糊掉。打个比方,新冠病毒的潜伏期或者病死率,并不能够告诉我们 2020 年初这几个月每个人到底经历了什么。

列举双相情感障碍的具体事实也是一样:

  • 接受诊断,带来理解的同时,也会带来关于「我是谁」的认同问题;
  • 情绪波动,或将引发自我怀疑,仿佛感受不再真实,旁的也不再可靠;
  • 终生服药,也就意味着定期检查与副作用的捆绑,考虑到发病年纪通常在青少年期,这也意味着接纳作为慢性病人的自己;
  • 公布病情,即使只是在家庭内部,也会引发种种不可预测的动力改变;
  • 更不用说,大量患者的初次发病与诊断可能间隔十年之久,此前对于自我的种种迷茫,怀疑,或许早于疾病本身已经侵蚀到了他们。

这是为什么我曾在一条知乎回答之中鼓励双相患者在服药同时去做心理咨询

一方面,如同题主所言,双相情感障碍容易造成患者的自我认同降低,比如,诊断之前,并不理解自己究竟是什么问题,诊断之后,必须学会与疾病共处,分不清楚如何区分我和疾病,以及题主提到的「总觉得自己在表演,总是疑惑哪个情绪表现才是属于真正的我自己的」。这一部分的困惑可以经由心理治疗得到缓解。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即使双相情感障碍由于更多基因相关,而被归为「生理」一端,更加看重药物治疗;但实际上,心理障碍之中,共病现象十分常见,双相情感障碍障碍也常与抑郁,焦虑,人格障碍等共病,也就是说,患者同时遭受以上疾病的困扰。从题主的描述之中来看,「相处过程之中反复纠结或者自责」可能并不完全属于双相情感障碍本身。而这些情绪也是心理治疗可以协助处理的。

推荐影视:《国土安全》

抑郁

2003 年 4 月 1 日,香港中环笼罩在蒙蒙细雨中,张国荣(哥哥,Leslie)在这一刻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辉煌而波折的一生。……哥哥的众多好友,以及大多数人比较认可的说法是:抑郁症。

我们总是在科普关于这些概念的知识,有些时候甚至过犹不及。就算抑郁终于被看作了一种病症,在这样一个几乎人人抑郁的时代,它还是那么无足轻重。

不知何时,人们终于能够明白抑郁人格,抑郁状态与抑郁症之间的差别,但是,无论以上哪一种类的抑郁,它都很少只是我们所谓的抑郁而已。这或许是为什么,当一个人发现身处其中之后,总是很难再有「好」的感觉:它更像是一个长期积累的结果,而非导致坍塌的原因;发现自己已经抑郁,仿若打开潘多拉魔盒。而这也是为什么,药物只能解决部分问题。

对于许多人来说,「抑郁」是他们一个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

「那个连你也不理解的自己,难以用语言表达的自己,长久躲藏的自己,身处黑暗的自己。……」

但是这个过程当然是并不容易。

推荐游戏:Celeste

自闭

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是每年的 4 月 2 日,它由联合国大会 62/139 号「世界提高自闭症意识日」决议指定。

自闭并不属于我所工作的范围,或者专业领域。唯一能说的就是贴出旧文:

看一场剧 | 作为心理剧的 Atypical

在这之前,爸爸向他解释为什么不可以与治疗师发展亲密关系的时候,也有说道,那样他们就没有办法继续工作了。那时,Sam 这样回答:可是我需要她当我的治疗师。

推荐影视:《非典型孤独》

链接已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