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 Data
- 题目:Manic Defenses against Loneliness in Adolescence
- 作者:Thomas F. Barrett
- 标签:青少年;躁狂防御;孤独
- 链接:http://www.pep-web.org/document.php?id=psc.063.0111a
想法
摘要
首要力比多客体的松动激发客体丧失,以及青春期的独特孤独(健康的,而非病理的),容易误诊为抑郁(更少希望,不能汇报更多早期记忆,不能忍受过去痛苦)。孤独:对于首要客体的爱的丧失的恐惧,无法将爱从首要客体转移到新的成人关系,由此导致的是对于空虚的躁狂防御:网络,酒精,香烟,毒品,食物的过度使用——口欲相关的退行尝试,摄入,排出,以保留丧失的客体,并将孤独转化为狂喜。对于孤独的感受与容忍将是一项人格成长与发展成就(想要建立关系,长大成人,独立)。
相关理论:
- 客体剔除(object removal):放弃俄狄浦斯愿望,寻找新的可以替代的客体;其困难造成了青春期的孤独,以及躁狂防御:冲突与强迫重复使其以不正当的方式与首要客体保持联系。
- 分离个体化
- 文献笔记|The Second Individuation Process of Adolescence
- 温尼科特:针对抑郁位的躁狂防御,否认情绪发展所固有的抑郁性焦虑的能力。
- Maurits Katan:Mania and Pleasure Principle 为了摆脱抑郁,回归快乐原则。一旦获得了客体,并将其带入内部,就会产生潜意识的恐惧,即客体将会遭到破坏,并因此再次丢失,导致将客体返回外部世界的冲动。之后,再次感到客体丢失,需要回收这一循环。(联想:暴食,催吐)
青春期是最有能力利用分析,并且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