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目:Defense Mechanisms and Structure of the Total Personality
- 作者:Therese Benedek
- 标签:超我;自我;自恋;防御机制
- 摘录:阎晗
想法
摘要
分析家充当无意识者对抗被压抑势力的顾问,代表一种温和理解的超我。
本文只处理超我和自我之间结构性关系。
病人1:强迫性防御机制。为其超我承担责任也是分析师的事,他的自尊心接近崩溃,唯一的救命手段就是推开责任,使他保持了恐惧,而无法批判性地面对分析。因此,在这个分析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不必与来访的超我反应做斗争(而和其他类型的功能更好的综合神经质来访则必须克服)。
病人2:希望改变自己的内向个性。他是在两次事件后放弃了外在攻击和竞争,一件是10岁时父亲的去世,另一件是他向玩伴扔石头后产生的恐惧和内疚,使他随后立即晕倒。他要压抑自己作为男孩的攻击性。他担心如果承认自己无意识的本能驱动意识,道德和人性就会受到损害。新出现的无意识材料受到超我的否定评价,被认为是自己的错误,力比多贯注再次被压抑。
自我整合能力最重要的功能是被压制之后对俄狄浦斯情结的阐述,这个过程对之后处置本能设定了模式。由被否定的本能产生的去性化的力比多通过次级自恋强化了超我。这种自恋,是对放弃本能满足的补偿。我们必须打破这种结构关系,分析这种超我反应的自恋意义。超我失去自恋的动力,无意识材料的流动就扫清了障碍。
无意识材料内向,强化了超我,可能导致惩罚、抑郁和恐惧。
病人3:他提出批评,但无法表达情绪,这让他惊讶害怕,他认为自己错了,超我的这种无意识反应不符合他有意识地希望在分析中合作的目的,做出了抑郁症的反应。但在抑郁中的焦虑如此之大,他必须抵制它。对他抵制的解释伤害了他的自恋,他认为自己受到攻击,但他不能坦率地回击,他一次又一次压制自己的攻击性,增加了自己的紧张和过敏。超敏延展到器官。
病人4:暴露自己的强烈倾向是羞耻作为防御性反应而产生的根本冲动。羞耻的情感表达了超我和自我之间的紧张,但赋予了自我受虐的满足感。羞怯的动力其中之一是超我的自恋,受虐的恶性循环被打破,可以分析她受虐狂的自恋和性内容。
这位自恋、敏感的病人,在分析中的态度是:我被羞辱了。面对分析情况的每一个阶段辨识出自我与超我的要求。分析的内容被相应理解为对“自我”的贬损。其中一些病人,他们的自我被大量投注于幼稚的自恋和受虐、性化的屈辱,并长期接受它,而不为自己辩护。
在某些案例中,超我和自我之间的自恋平衡,以至于超我无法强制实施内省,自我有足够自恋能量来自卫。更自恋的自我通过投射来保护自己。
受伤和被羞辱不同。在羞辱中,超我的要求得到承认;而在被伤害中,超我需求被否定。
病人7:因为咄咄逼人的个性,不断期待惩罚。她对母亲的幼稚依赖如此大,以至于被抛弃的想法激发了对死亡的恐惧。害怕失去母亲是对超我最严厉的惩罚,因此这种人格在心理上无法抑制焦虑,但可以将之投射到客观世界。
病人8:同异性的关系明显冷淡,假装优越性,也是她在分析中的态度。家中姐妹竞争非常激烈,她是其中最男性化、最孩子气的。这种积极的自恋防御背后是焦虑,她通过不断逃避来处理这种威胁。
正如安娜·弗洛伊德指出的,解决冲突的最佳办法就是通过害怕超我而产生本能的防御。
动态高效的自恋(自恋贯注)是个人防御机制特征的罪魁祸首。
我们应该尽量避免消极的治疗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