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点书」从哪里来?

感谢心寻与桐心的转发(《当分析师死去时会发生什么》),「看一点书」这个栏目被更多的人了解。许多朋友好奇这些书籍的来源:我是怎么知道这些书的,又是如何获得它们的。

在此之前,我想首先谈谈这一部分阅读的目的。简单来说,就是消遣,与刷剧没有什么区别。

选择心理咨询,精神分析相关只出于兴趣,就像对于宗教,文学的兴趣一样,阅读过程最大程度地弱化了专业身份。

我没有把它们看成专业相关的书,也不抱有任何学习目的,就连学英文的目的也没有。如果有好的译本,我肯定会优先选择中文版本,阅读原版的原因只是因为没有翻译。

这样去做的好处在于没有压力,就像之前说过的,「无痛」是我的运作哲学之一。而它也是泛读 (extensive reading) 的基础。泛读被用于语言学习,顾名思义,讲求多快好省。无论你是不是在学习精神分析,当研究进入到某个深度时,就会领悟一个真理:

书是读不完的。

这个真理会逼迫你开始思考读书的时间成本,开始思考一本书之于我的意义,开始学会痛苦抉择

如此一来,以读书作为消遣显得何其珍贵,但它又成了练习抉择的一个起点。

以上。

至于那两个问题的答案,其实非常简单。

关于书讯:

一个渠道就是我提过的播客 New Books on Psychoanalysis,我向许多人推荐过它,作为新书播客网络之中的一个频道,每期介绍一本新书,并且邀请作者进行访谈。

不过,我之所以推荐它,并不只是书讯本身,而是听过一期节目之后,你大抵就可以知道哪些书不用读了。——绝非它们不好,而是精神分析谱系过于宽广,你不可能面面俱到。

Goodreads 品类推荐,这个没有太多可说的,只是需要多加筛选。类似的还有 BookAuthority。

西方主流媒体的书单,比如 The Guardian,The New Yorker 之类的。

关于购买: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申请一个美亚账号,购买电子版,如果有 kindle 设备即可使用设备阅读,就算没有,各个平台都有 APP 可用。绝大多数书籍都可购买,唯一的问题就是贵。

Google Books 包括许多书籍的试读,虽不过瘾,也可帮助判断是否值得购买。

当然,除此之外,如果真的对阅读感兴趣的话,libgen,z-library 等网站有必要了解一下。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